日军攻击南京,是攻击上海的延伸,而攻击上海则是芦沟桥事变后整个大势的“顺理成章”的发展。这个大势,不是几个历史枝节所能改变的,虽如此,日本“虚构派”仍处处设防,在每一个关口上进行抵抗,因为“南京大屠杀”久已被公认为事实,日本“虚构派”若非在每一点上强说是三人成虎,是“被认为”的事实,已不足以争胜。所以,他们从芦沟桥第一枪就强调由中方“挑起”,《再审“南京大屠杀”》1说: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的驻屯部队在北京西郊的芦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突然,从可以看作是中国军的方向发来了数发子弹。以此为契机日中两军发生了冲突。这就是命运的芦沟桥事变。2
《封印的昭和史》说:
芦沟桥事件,曾被认为是所谓“日本先开枪而挑起战端”,现在“中共是真犯人”已成为常识。那是刘少奇的随从同时向日本军和蒋介石军开枪,目的在于挑起两者相争。3
《教科书不教的历史》说:
只要看日本军和国民党军作战谁能得利,就立即可以明白。认为芦沟桥开枪是中共军是妥当的。4
究竟是谁开的第一枪?恐怕永远不会有一致结论。这不是说事实已无法征明,而是说此疑“立场”影响太大,“真相”难以立足??双方从一开始就各执一端,以至留下的材料悬隔太远:我们以为此事已了无疑义,而“虚构派”也称有“不动的根据”5。此事确实让人感到了“考证”的局限。然而,对中国人而言,这不是一个有足够重要性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之上,还有芦沟桥是中国领土的更基本的问题。日本军不请自来,还要动刀动枪,中国人在情、理两方面都决不会接受。这才是先决的。对此,《再审“南京大屠杀”》另有说辞,它认为此事与“中国领土”无关,因为日本军队的驻屯有“合法”依据:
1899年,以义和团事件为契机,英美法意日五国于1901年与清国政府缔结了“北清事变最终议定书”。基于这一议定书,日本和美国等国,为了保护本国侨民,而在北京近郊驻留军队。6
此处提到的“北清事变最终议定书”,即我们所称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在中国人眼里,只是个声名狼藉的见证,因为它能钩起的只是压迫、屈辱等等最不堪的回想。但因为它有个“国际条约”的招牌,关系到近世以来西方确立的利益,所以直至战后它的“合法性”仍未被美国等战胜国否定。如东京审判的判决书也只称:第二十九军代军长秦德纯说,“当晚的演习”因没有知会中方,因而“违法”7。而没有对日军驻屯中国本身提出疑问。但日本“虚构派”所坚执的“合法”8,看似有力,实甚勉强,因为它确实有一个自恰的问题。
“虚构派”向东京审判,向整个西方体制立异的根据,本来在于对西方强权的否定。近年十分活跃,在观点上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弯的东京大学教授藤冈信胜说:明治维新作为“伟大的民族革命”是“为了使日本摆脱成为西欧列强的殖民地危机”9。上智大学教授渡部升一说:日本是“摆脱西洋的模范”10。电气通信大学教授西尾干二说:“在多元的西洋各国‘国际社会’的秩序中,东亚是完全不存在的。在东亚人看来,这是戴着正义假面具的恶魔。”11如是的立场是肯定近代日本路线,否定所谓“东京审判史观”的前提。也就是说,要肯定日本“反对西方”的行为,必须否定西方强加给东方的秩序。两者不能并行不悖。而对西方强加的秩序既予否定,对日本效颦西方的行为也只能否定。后一否定是前一否定的题中应有之义。亚洲经济人恳谈会理事长前野彻在《历史的真实》中坚决否定“大东亚战争”是侵略战争,认为“大东亚战争”是“反对白色人种蹂躏的战争”,是“反人种歧视的战争”,但同时主张日本“必须承认,必须反省”对中国的侵略,单单反省还不够,他还借前辈的话说日本对中国必须感恩:
出征到中国的前辈们,对中国的宽大,感到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恩义。将棋界的升田幸三先生,小说家山冈壮八先生都曾出征中国,他们常常对我说:“对中国,这个恩是决不能忘的。一定要向子子孙孙传下去。”12
(这里所说的“恩”,一指战后中国没有虐待日本战俘和日本侨民,一指战后两任中国政府都放弃了赔偿要求。)前野对“大东亚战争”的定性合否事实是一回事,但前野的立场自具脉络,合于一贯性。而《再审“南京大屠杀”》等强以“合法”为根据,至少是进退失据吧。
5月25日
(原载《史林》2002年第3期)
1 竹本忠雄、大原康男著,日本会?国???委?会?集《再?“南京大虐?”??世界に?ぇる日本の冤罪》,?京,明成社2000年11月25日第1版。在时下日本各大书店显赫处摆放着的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论著中,此书是较特别的一种。这种“特别”主要表现在:一,对“南京大屠杀”否定得特别彻底,这从它的副题??《向世界倾诉日本的冤罪》??即足可看出;二,与其他侧重于“考证”的持同调者不同,此书基本是观点的集合,颇类“社论”;三,与其他主要以本国“大屠杀派”为论战对象的著作不同,此书以日、英两种文字合刊,将“倾诉”的对象从日本转向了世界??如同环衬之首行大字“向在美国舞台上的反日宣传反击的第一弹”所示;四,环衬虽说“美国舞台”云云,但在序言中却说:“作为我们批判对象的‘告发者’……是想唤起对中国政府的‘南京大屠杀’论的注意。其理由是……追究日本加害责任的国际反日包围网的发信源是中国政府”;五,动辄说中国有“反日”情绪,而通篇弥漫着的却是自己的反中情绪,甚至口出秽言,如称中国的观点是“中国式的去势之声”(“中国式金切り声”,自称是“低沉而清明公正的陈述”);六,本书封面虽署竹本忠雄、大原康男,而版权页则以“日本会议国际广报委员会”及“代表竹本忠雄”代替个人署名,“日本会议”是日本重要右翼组织,所以此书亦可视为日本右翼的“官”书。
2 《再?“南京大虐?”??世界に?ぇる日本の冤罪》,第18页。
3 小室直?、渡部?一著《封印の昭和史??“?後五○年”自虐の?焉》,?京,德??店1995年10·15日第4次印刷版,第92页。此书为两人的对话集,上引出自渡部之口。渡部是日本资深右派,用小室的话说:“在左翼和进步文化人全盛时代以来,对东京审判一以贯之地进行彻底地批判”(同上第2页小室前言第一句)。九十年代渡部在日本东京电视台(12频道)每周日上午10点主持一挡谈话节目。对上引之类,我久已见怪不怪。但某次他居然说:“刘少奇指挥开第一枪是中国中小学教科书上都记载的。”妄说如此,实在让人震惊。这或许是今天布鼓雷门,越界作此类文字的一个远因吧。
4 藤?信?、自由主?史?研究会?《教科?が教ぇなぃ?史》,?京,??新?社1996年8月10日第1版,第188页。
5 《“南京屠杀”的虚构》语。(田中正明著《“南京虐?”の虚???松井大?の日?をめぐって》,?京,日本教文社1984年6月25日第1版,第122页。)
6 《再?“南京大虐?”??世界に?ぇる日本の冤罪》,第18页。
7 张效林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第2部第4节“从芦沟桥事件到近卫声明”,群众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333页。东京审判的这种舍重就轻,给以后翻案预留了后路。日本虚构派便强调当时的日军演习用的是空弹,所以不在约定的“知会”限制之内。
8 这是日本虚构派的一致立场,如《“南京屠杀”的彻底检证》说:“1937月在北支为了保护本国侨民而驻扎的军队有日本及美、英、法、意五国。这一军队驻留权,是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后在1901年,基于列强和李鸿章签定的“北清事变最终议定书”决定的。”(?中野修道著《“南京虐?”の?底??》,?京,展?社2000年7月8日第4次印刷版,第14页。)
9 藤?信?著《污辱の近?代史??ぃま克服のとき》,?京,德??店1996年10月31日第1版,第148页。
10 《封印の昭和史??“?後五○年”自虐の?焉》,第348页。
11 西尾?二著、新しぃ?史教科?をつくる会?《国民の?史》,?京,扶桑社1999年10月30日第1版,第435页。
12 前野?著《?後??史の真?》第二章“大???争は侵略?争ではなかった”,?京,??界2000年5月25日第3次印刷版,第94、106-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