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自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订购,1912年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等五大历史事件,于1938年10月在武汉长江金口水域对日作战中被敌机炸沉。她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为了弘扬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追寻中山舰的风雨革命历程,缅怀在“武汉保卫战”中牺牲的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97年元月,在湖北省政府主持下,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1999年6月,该舰由湖北省政府整体移交武汉市政府。同年11月,在湖北,船厂开始其舰体的修复保护工种。2001年9月,在省、市政府的共同组织下,通过了有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参加的验收。同年12月,在汉举行了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的竣工仪式。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的成功举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省市政府的领导、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努力的结果。下面,我就未来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及其前途问题,表明个人若干尚不成熟的观点。
(一)关于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方向的设想
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中山舰修复保护工程除修复中山舰外,还包括中山舰专用浮船坞的建造和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的建设。那么,中山舰博物馆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与中山舰整体修复保护工程的实施和完成是分不开的。
1、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就是以孙中山为旗帜,以中山舰为依托,建造一个以中山舰为旗舰,由多种小型水面舰只(部队退役捐赠的潜水艇、鱼雷艇、登陆艇等)组成,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为主题,融旅游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现代化、“水陆两栖、动静结合”的水上军事主题公园式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由于中山舰专用浮船坞(水上流动)和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地面固定)两大部分组成。
2、中山舰专用浮船坞的建造
(1) 建造的理由:
中山舰自1912年建成下水,至今整整90个年头;自1938年被日机炸沉到打捞出水,在水下长期浸泡也有近60年。虽然其舰体复保护工程已经完工,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特别是战争及自然的破坏,目前,中山舰自身并不具备一般舰船所必需的自浮能力和自航能力。根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为了达到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该舰的目的,中山舰专用浮船坞的建造理所当然、势在必行。
(2)申办程序:
中山舰专用浮船坞是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报请国务院同意,由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七O一所(海军潜艇研究所),按照中国船级社的现行规范设计,并经有关专家充分论证而确认的中山舰修复、保护和展示的配套设施。
(3)设计要求:
中山舰专用浮船坞主要由主体设施(展示厅、演播厅、观景台、驾驶室等)和辅助设施(接待室、工作室、休息室、服务部等)两大部分组成。全长90米,型宽24米(坞体内宽14米,左右坞墙各宽5米),高21米(桅杆顶端至吃水线),举力800吨,吃水1.88米。它采取全钢质焊接结构、对称双坞墙、艏部整体式、无推进器、有舵装置,是一型特种专用浮船坞。按其设计要求,建成后,它具有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合理性和先进性五大性能。
(4)基本功能:
● 托载保护功能:能安全有效地托载、保护和维修中山舰,保障展出文物的安全和参观人员的安全。
● 教育服务功能:有充分展示中山舰整体风貌的视觉空间和出水文物的展示空间。整体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
● 流动展示功能:设有便于沿江沿海航行的拖带装置和停泊装置。展示设施和物品能随坞安全迁徒,具有水上流动展示的功能。
3、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的建设
(1)建设方针:
中山舰陈列基地是与中山舰专用浮船坞配套的、中山舰博物馆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青岛、深圳等地的考察和本馆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我认为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的建设,应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采取“水陆两栖,动静结合,梯形架构,依型造势”的建设方针。
(2)设想规划:
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拟由水面、坡岸和陆地三部分组成。水面主要用以停泊以中山舰为主体的“联合舰队”(中山舰异地流动展出时,其他舰船可继续就地参观)。坡岸则建设以武汉独有的“水文化”的为背景,“绿化、静化、美化、美化、亮化”相结合的休闲式主题公园。地面则通过过街架空天桥,将水面、坡岸和陆地连接在一起,建设一座融文物保护、陈列展示、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既能满足博物馆实用需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地方标志性主体建筑。
(3)场地要求:
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水面除在水域、水流、水深等方面,必须具备适合中山舰及其“联合舰队”停靠的基本条件,符合航运、港监、防汛等部门相关法规外,另外,必须提供一定长度的坡岸,以建设中山舰“联合舰队”专用旅游观光码头。同时,在陆地上必须拥有50至60亩的土地,以便建设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的地面主体建筑(30亩)及其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辅助设施。
(4)基地确立:
中山舰陈列基款的选址问题,一直是海内外广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曾经在汉引发“四区之争”。经专家反复论证、现场实地勘踏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最后确定武昌大堤口为中山舰博物馆的陈列基地。该地区之所以入选,我认为主要占据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 从历史背景来看,武昌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如将中山舰陈列基地建立于此,有利于借助名人效应,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地域优势,打造“首义文化”品牌。
● 从地理位置来看,武昌地处武汉三镇的水陆交通要道,如将中山舰陈列基地建立于此,有利于组织海内外旅游团队,特别城区内140万大中小学生的集体参观活动,同时便于异地流动展出。
● 从旅游环境来看,武昌地区聚集着众多著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博物馆和纪念馆,如将中山舰陈列基地建立于此,有利于文物资源的重组和系列旅游的开发,促进地区旅游 经济的发展。
● 从自然条件来看,武昌具备适合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将中山舰陈列基地建立于此,有利于舰船停靠、专用码头的修建,同时拥有地面建筑设施所需的土地使用面积。
4、中山舰专用浮船坞和陈列基地建设的经费预算
经初步预算,中山舰修复保护工程的二期工程(即专用浮船坞的建造和陈列基地的建设工程),需投入人民币9200万元,其中专用浮船坞的建造费为2200万元(船体建造1800万元,舱室装修和陈列展示400万元);陈列基地的建设费为7000万元(主要用于专用码头、专用趸船、过街天桥和地面主体建筑和建造、装修和室内陈列展览的制作);它不包括地面征用土地的拆迁费和辅助设施的建设费。
(二)关于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前途的思考
1、中山舰目前难以“启航”关键在于缺乏专项经费
2001年9月,在省、市政府组织的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验收会议上,与会专家在对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做出充分肯定的同时,在《会议纪要中一致指出:“为了防止修复后的中山舰发生在船台上长期放置而可能产生的变形,尽快发挥中山舰作为水上流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浮船坞的建造刻不容缓,应立即进行。”然而,由于中山舰专用浮船坞和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基地的专项建设经费一直悬而未决,因此,目前该舰只好暂时“搁浅”湖北船厂。
1996年,中山舰整体打捞出水之前,曾由湖北省政府出面筹集资金420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1000万元,地财政1000万元,社会募捐2200万元)。当时省政府负责中山舰负责中山舰打捞与修缮工程有有关领导,由于在中山舰陈列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上,“建设规模过大”(3000亩土地)、“投入奖金过多”(10亿元人民币)、“期望价值过高”,以致所筹措的资金对当时中山舰的整个建设与发展的“宏图大略”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由于后续金严重不足,前期工程只好半途而废,以致形成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局面。中山舰从整体打捞出水到正式开工修复,“体闲”期竞长达2年零10个月。
为了摆脱困境,挽回影响,有利于中山舰的保护和利用,在当时武汉市政府做出相应的承诺的情况下,1990年6月,中山舰由湖北省整体移交武汉市管理。同时接收省里转下的中山舰专项基金余额人民币1544万元、港币72万元。然而,在其后的中山舰修复保护过程中,实际发生费用1600万元。至今尚有包括中山舰专用浮船坞设计费、修复保护工程延期工费在内的多项费用尚未支付,仅前期遗留问题处置费就需100余万元。同时,加上后期中山舰陈列基地和中山舰专用浮船坞的建造费9200万元,整个中山舰的修复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完成还需投入资金近亿元。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以致至今尚未立项。因此,中山舰“猴年马月”何时下水,仍是一个谁也无法确立和把握的问题。
2、中山舰如果长期“搁浅”船厂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中山舰专用浮舰坞和陈列基地的建设资金得不到及时解决,中山舰长期“搁浅”船厂,我认为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1)不利于中山舰及其出水文物的有效保护:
中山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随之打捞出水文物3400余件。由于目前中山舰博物馆尚无正式的办公处所和固定的文物仓库,中山舰只好“委曲求全”暂时置身湖北船厂船台之中;相关的出水文物和武器弹药也只好分别寄放于武昌农讲所、江夏区人武部和湖北船厂三地。舰体修复完工后的中山舰由于地处所在船厂的生产中心区域,除因清砂、除锈、喷漆等工序带来严重的工业污染外,该厂还是一个砂石码头的集散地,成天车来车往飞沙走石。所有这些因素,对中山舰自身的保护都是极其不利的。另外,由于出水文物及武器弹药分散多处,因此在统一管理和安全防范上也存在着诸多隐患。
(2)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充分发挥:
中山舰是举世瞩目的一代名舰,自从该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竣工以来,海内外各界纷纷来人来电咨询上舰参观事宜。由于目前中山舰专用浮船坞和陈列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均未落实,因此只好暂时“搁浅”船厂。由于受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陈列条件和安全设施的限制,目前不适合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参观活动。因此,不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各界需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
(3)不利于省、市地方政府形象的正面塑造:
当初围绕中山舰的归属(停泊地)问题,曾引起江苏、广东和湖北的“三省之争”。经湖北省文物部门据理力争、国家文物局同意最终花落湖北。中山舰自捞出以后,特别是其(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竣工以来,除国内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外,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中央日报》、日本《朝日新闻》等海外著名媒体,也先后专程来汉对中山舰作了专题采访。如果中山舰因其后续资金不能落实面长期置放船厂,将严重地损坏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政府的形象。
(4)不利于中山舰“搁浅”地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中山舰自1997年出水后,由于长期无偿占用湖北船厂(现为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公司)的生产周转场地和拆卸废旧材料的堆放场地,因此除对该厂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外,还给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投产运转创收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为此,南华公司曾多次向武汉市政府及其有关领导提出,解决中山舰修复竣工后长期无偿占用该厂船台和其他场地的费用补偿问题。
(5)不利于推动大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山舰是被海外媒体誉为“一代国魂”(台湾《中央日报》)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毛泽东语录)孙中山先生乘坐过的座舰。因此,她对海外华人、特别是台湾同胞来说,具有相当的新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该舰整体打捞出水后特别是修复以来,包括孙中山、黄兴后裔在内的海外华人、台湾同胞纷纷前来参观,无形中起到一种特殊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如果将其长期置放船厂,将在海外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中山舰摆脱目前困境加快建设速度的几种选择
我认为中山舰要摆脱目前困境、加快建设速度,就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而是要本着“人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的观念,进行多边选择和多项选择。
(1)靠天吃饭 一统天下:
国家文物局在最近制定的《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文化特色突出、教育功能明显、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事业单位”。虽然,博物馆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文物的安全保护和正常工作的运转均不能离开必要的经济支撑。因此,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实施对文化产业的倾斜政策,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无论是国家也好还是地方也好,明显地加大了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度。以北京为例:国家大剧院建设投入30个亿;国家博物馆建设投入30个亿;国家图书馆建设投入11个亿;故宫博物院改造投入20个亿;仅此“四大工程”,国家总计投资人民币91个亿。武汉市近几年来,虽然在文化事业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武汉图书馆、武汉博物馆等地方标志性、形象性的工程。但是,与北京及曾经为中山舰归属问题引发“三省之争”的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起来,我认为文化投入方面远远不够的。
“靠天吃饭”、“一统天下”就是围绕我市文化建设工作“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坚持文化事业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原则,在中山舰博物馆的建设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筹备、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办法。首先,由地方政府出面组建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临时性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所有与中山舰专用浮船坞和陈列基地的建设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然后,在中山舰修复保护工程全部完工后,再由中山舰博物馆出面,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管理。博物馆所得收入除维持正常运转、加强文物保护、积累发展资金外,每年以税收的方式,按一定的比例上交地方财政,作为全市文物保护和文化建设统一使用的专项基金,变传统的“无偿投入”、“无效投入”为“有偿投入、”和“有偿投入”和“有效投入”。
此种选择主要好处是:实行“国家投资、统一管理”,避免可能由于“外界”(社会)参入,在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产生的“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行为;由政府出面,主持中山舰的修复保护工程,便于统一协调、处理好与中山舰建设与发展相关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
(2)借鸡下蛋 双轨并行:
“借鸡下蛋”、“双轨并行”就是在坚持“文物资源归国家所有”的主体性、确立“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的主导性、加强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的开发、经管和管理上的主动性的前提下,打破地域、行业和体制界限,采取公开“招商引资”的办法,广泛吸纳社会闲置资金;选择经济实力强、资信程度高、市场经验足,有志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特别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加盟中山舰专用浮船坞和陈列基地的建设,组建专营公司,实行“体外循环”。根据“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共负、利益共分”的原则,联手进行前期的基础建设和后期的经营管理。我认为奖金的第三者筹措和投入上,可采取“一次到位、同步进行”的办法,即建设奖金一次到位,专用浮船坞和陈列基地的两项工程的启动;也可采取“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办法,即利用现有的、有限的投入奖金,先期进行中山舰专用浮船坞的建造,待中山舰专用浮船坞建造成功、下水流动展出后,利用其经营所得,除维持正常业务运转、偿还部分投资成本外,主要用作积累发展建设基金,为中山舰下步的陈列基地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参与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地区和单位,同时还享有全国流动展出的首航权和专利品牌开发的优先权。地方政府在完全不投入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提供三点保证:一是无偿提供中山舰陈列基地所必须的场地(水面、坡岸和陆地),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负责周边环境的改造、治理和相关辅助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制定并实施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此种选择主要好处是:有利于加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速度;有利于加快文物事业,单位与国际社会接轨、市场经济接轨的进程;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并解决地方政府文化投入不足的困难。
(3)易地改嫁 有偿转让:
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和在海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国有文物资源,出于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它的目的,我认为在当前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易地改嫁、有偿转让”的方式,实行国有文物资源管理权限的异地转移:在对方承担中山舰前期打捞修复保护过程中的所有费用,给予我方一定的经济补偿(经专家论证资产评估)的前提下,将中山舰及其出水文物的所有权整体转让给其他省市,由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我认为承接地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与中山舰、孙中山有一定的历史渊缘;二是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三是有文化市场动作的丰富经验;四是有利于中山舰的保护及其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经比较分析,我认为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地区有三个:一是上海。它是北洋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中山舰(永丰舰)由日本驶往中国的抵达地和中山舰(永丰舰)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的出发地;二是广东,它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的命名地中山舰(永丰舰)的长期活动地(中山舰服役26年,有21年在广东方;三是江苏,它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誓地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棂柩的安葬地。
此种选择主要好处是:可以加快中山舰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速度,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减缓地方政府文化投入方面的压力,利用其补偿资金致力于其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有着陆500年的历史、武汉城市的发源地――盘古城的建设。
4、中山舰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市场前景分析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但是,对于文化事业单位来说,能否象中央所要求的那样,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呢?我认为不是不可行的,无论是博物馆也好还是纪念馆也好,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是“有投入,无产出”、“只开花,不结果”。我认为除了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外,还存在着一个自身的品牌定位和价值利用的问题。我认为中山舰博物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由她的市场“综合价值”决定:
(1)历史价值: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奔波,四海为家,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澳门等地均留下他的历史足迹。中山舰(永丰舰)自学913年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孙中山广州蒙难”、“武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的重要历史见证物。特别值得强调的是:1922年,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广州叛乱期间,孙中山先生登临中山舰(永丰舰)避难,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5天(蒋介石伴随42天),在革命的生死存亡关头,显示了革命领袖处变不惊、无所畏惧的精神,并与中山舰(永丰舰)官兵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因此,中山舰被誉为“一代国魂”、称作“国父座舰”,在海外华人、特别是台湾同胞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文物价值:中山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随之出水包括武器装备、舰载设施、生活用品和铭牌徽章等在内的文物3400余件。其中有“光绪十二年(1887年)”清政府生产的炮弹、1839年英国制造的舰载火炮、1912年日本三菱公司长崎造船所(中山舰的制造厂家)的厂牌、1922年“广州蒙难”时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浴缸、座椅和蔼938年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萨师俊的佩剑、印章等。其种类之多、范围之广、价值之高、时间跨度之大,极为罕见。自2001年10月以来,该舰出水文物先后在武汉市博物馆、广州市大元帅府纪念馆、中山市中山故居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
(3)商业价值: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观光休闲娱尔活动成为当今社会时尚和热潮。深圳“明期克号”、大连“基辅号”航空母舰的引进,以及传言中上海即将“克隆”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的出台,预示进入新的一轮“海上(水上)观光旅游”活动的大战。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为一体的中山舰,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强烈的民族精神、珍贵的出水文物、非凡的品牌效应及沿江沿海“流动展出”的新鲜形式,一旦“出炉”,我认为必将引起轰动性的效应,有着她无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和无法想像的拓展空间。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精神,目前,中山舰专用浮船坞的设计图纸正在作进一步的修改,按设计与建造单位的预想,一旦建造资金到位,10个月之内该舰就可竣工下水,正式面对社会进入市场。
(4)品牌价值:由于中山舰(永丰舰)具有上述历史、文物、商业等方面的价值,因此,随之带来的是它的品牌价值。1997年轻人月,在当时主持中山舰打捞修缮保护工程的前省政府负责人的策划下,专门成立了由其提任法人代表的“湖北中山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政府直接管辖)。”该公司向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了42大类,包括商品和服务2大范围、近300种商品(项目)的“中山舰”品牌商标,有效期直至2007年9月。1999年6月,中山舰由湖北省整体移交武汉市后,根据“人财物一起走”的有关文件精神,其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随之移交中山舰这一国有文物资源的新的管理者――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我认为以“中山舰”文字及其组合图案注册的商标,在海内外有着相当广阔的、潜在的市场开发利用价值。
5、中山舰建设与发展上有关历史问题的反思
回顾中山舰打捞、修复、保护工作的历史过程,总结过去我们所做的工作,首先必须肯定的是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特别是直接参与中山舰的打捞、修复、保护工程的文物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的全体人员,为中山舰的成功修复是做了大量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立下汗马功劳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不得不正视的是当时在有些问题的决策上也出现了失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反思和借鉴。我个人认为这种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山舰的归属落户问题:对于中山舰的归属落户问题,当初曾引发“三省之争”,以致一度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中山舰到底花落谁家?当初考虑得较多的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因素,然而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要素――经济因素。大家都知道,文化事业的发和文化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经济基础。否则,就会失去支撑点,没有生命力。当时,湖北与广东、江苏两省比较起来,最大的不足恰恰就是缺乏经济实力。
(2)中山舰的发展规划问题:当中山舰最终落户湖北,我们在中山舰陈列地的选择和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规划上,又出现了新的失误。在上述问题上,不是从本地的客观实际出发,“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而是在缺乏周密思考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一昧“贪大求洋”、“异想天开”。由于其“建设规模过大”、“投入资金过多”,后续资金无望,因此整个工程不得不半途而废。不仅先期投入付之东流,而且还留下至今难以愈合、痛定思痛的后遗症。
试想,如果当初我们在决策的民主化、规划的科学化和操作的规范化上,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全一点、做得更细一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尽管今天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在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在海内外同胞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下,中山舰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座水上流动博物馆,一定会也一定能在200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和中山舰命名80周年之际推出。从而开辟她新的历史航程,谱写她新的历史篇章。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叶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