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观看《南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 顾炜 摄
1937年的南京,一座与侵略、与残暴苦苦抗争的城市,敌机呼啸,纷飞炮火中有被凌辱的妇女,哭泣的婴孩,遍野的尸体。
2007年的《南京》,一部气势恢宏的纪录片,它向全世界人民真实展示了70年前南京民众滴滴流淌的鲜血,和恐怖来袭时的惊恐和绝望。
7月10日,南京和平影院首家放映《南京》,放映一周以来,反响热烈,前去观看的市民络绎不绝,更有好心市民愿意捐款一万元,与快报联手,请南京市民去看《南京》。
[提示]
领票方式:今天上午9时起,市民可到新街口正洪街18号东宇大厦现代快报社一楼大厅,凭当天快报,领取电影票兑换券(每人限领两张,领完即止),凭兑换券可到电影院售票窗口直接兑换电影票。
工人影城放映《南京》的场次,首场是上午9点半,晚场是晚上7点半,中间每隔两小时放映一场,3个电影厅同时放映。
和平影城放映时间是下午1时。
他捐款一万元
提醒人们牢记历史
义举
他的身份始终神秘,迄今他只透露自己是一位企业界人士。昨日,他对快报记者说,愿意捐款一万元,委托快报购买电影票,赠送给市民观看。
这位企业界人士30多岁,记者几度追问,他却始终不愿透露姓名,自称要掏钱请大家看电影的初衷是看了前天的快报。
“早上我买了份快报,当我看到那篇文章《南京人怎能不看<南京>》,感触很深。南京大屠杀是南京人心中永远的痛,这部影片是由当年在宁的外国人拍摄的,十分客观、公正,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言论的有力驳斥。我想请更多的南京人走进电影院,去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段屈辱惨痛的屠城史,特别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昨天下午,这位人士让会计从银行取出一万元现金,并请他的司机专程送到报社。记者经多方努力,了解到这位捐款者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总,东南大学毕业,先在机关工作,后来下海做生意,目前掌管一家上千人的企业,办公地点在鼓楼。这位热心人在电话中一再强调,“我掏一万元是小事,关键是想唤醒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为了帮这位中年男子落实一万元电影票,记者联系到了工人影院,“为了回应这位热心人的义举,我们影城决定将票价压至最低,一张票10元。”得知记者来意后,金陵工人影城的欧阳总监非常爽快地表示,“这样能让更多人看到《南京》。”
经记者联系,工人影城、和平影城全力支持“请南京人看《南京》”活动,以优惠票价,出售1000张电影票。市民可凭今天的报纸来报社领取电影票,一份报纸领一张电影票,限定观看《南京》。
快报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观看《南京》他们眼中的《南京》
这部纪录片展现历史的形式是相片、档案以及个人讲述的录像,除却这些影像,在现实当中,“能够讲述这些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南京》这部影片开头的一句话。
在这部纪录片中,伍正禧、常志强、倪翠萍、夏淑琴、姜根福等幸存者都提供了当年受害的证词,让影片增添了更加有力的现实证据,同时也更令人动容。
昨天下午,快报邀请到出现在影片当中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姜根福观看了《南京》。
“我一定要去看”
昨天中午记者拨通夏淑琴家的电话,78岁高龄的夏淑琴原来早就听闻《南京》在北京献映的消息。“去年这部电影的制作单位来采访我,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盼望能看到电影。最近听说它在北京放映,我就一直希望它能在南京放,还打算自己买票去看呢”,夏淑琴说。
听说要去看《南京》,79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姜根福拉上了自己的老伴。昨天天气十分炎热,再加上姜根福患有心肌梗塞等疾病。女儿不免有些担心,欲劝阻父亲。姜老却摆摆手说:“这个电影是美国人拍的,是给全世界人民看的,不管天多热,我也一定要去,看看它究竟拍得怎么样!”
下午,和平电影院为两位大屠杀幸存者免去了购票费,考虑到老人视力较差,工作人员特意将两位老人安排在第一排的软椅上。
下午3点50分,尽管离开映还有五分钟,但是全场已经座无虚席,观众有七八岁的孩童,也有年轻的情侣,大家静静地等待,全场始终没有人说话。
15点55分,场灯熄灭,电影开演。
95分钟里夏淑琴老人两度落泪
电影开头是南京城在沦陷前那幅和平与繁荣的景象,尽管贫困但却宁静,有快乐的孩子,有为生计奔波的普通市民。看着这些影像,夏淑琴和姜根福的神情还算放松,还不时耳语。
城市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镜头一转,战争来了,旁白从上海的八一三事变开始,老胶片中,市民大规模骚乱,并开始逃亡。镜头中有拥挤的火车站、轮渡码头,扶老携幼,肩挑背驮,一片混乱。“有钱的都走了,剩下来的是没钱的穷苦人家,南京已经成为一座弃城。”镜头掠过南京那一条条简陋破旧而又空荡荡的旧街小巷,掠过老百姓一张张无奈和哀愁的脸庞,也许是童年的记忆被唤起,夏淑琴和姜根福的上身不约而同地往前倾,双眼凝视屏幕。
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句句痛苦的回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历史影像,整整95分钟长的电影,夏淑琴老人两度落泪,心情极度沉重,到影片结束时,老人连笑都是很勉强的。
日军攻占南京的战役,最令人心悸的便是空袭。影片里,巨大的炸弹落下来,落在人群里,落在平民的房屋里,落在大街上,发出彻耳的轰鸣,接下来便是逃跑的人群,残缺的尸体,呼号的儿童,还有妇女无助的眼神……
这时夏淑琴原本挺直的上身渐渐地往后缩,还掏出一张纸巾,擦了擦双眼。“我害怕,我是害怕呀。”说时老人脸上的泪痕未干。夏淑琴说,以往她都是靠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向别人讲述日军来袭情景,“我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这些镜头很真实,好像又回到从前。”
[镜头2]
第二次落泪
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血腥屠城,长江边上尸横遍野。如同不放过手上带茧的青壮年,日军对南京城里的妇女同样不留一丝仁慈。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市内后的一个月中,发生了2万起左右的强奸案件。从十来岁的幼女到70岁的老妇,无一逃过日军的魔掌。
纪录片中一名大屠杀幸存者真实地讲述在自己12岁时被日本兽兵强奸的情景,此时电影院的气氛安静得令人感觉压抑,而夏淑琴老人用纸巾捂着嘴,靠在椅背上,转过脸去。
“我不能再听下去,我浑身在发抖,我想起了我姐姐”,老人抽泣着,语气颤抖。
“一眨眼的工夫,一眨眼的工夫呀,一家九口就没有了,我脊背也被日本兵戳了一刀,胳膊上又挨了两刀,到现在还留着疤”,她说。
[ 镜头3]
她一言不发
影片结束,夏淑琴走出影院,老人似乎没有从影片当中回过神来,她一言不发,静静地走到门口《南京》的海报前,凝视着。海报是浅灰的底色,一面十字旗在硝烟中飘扬。夏淑琴文化程度不算高,她一手指着海报上认识的字一边念“1937 …… 血腥……南京……”
影片结束的乐曲响起,79岁的姜根福久久地坐在椅子上,不愿意离去。“电影让我回想到以前,那时候我年纪小,一听到枪声和炮声就怕得不得了,我看着日本鬼子把我妈打死,我把弟弟摔死,还要侮辱我的二姐,我二姐不从,他们就把我二姐的脑袋劈成了两半……我那时候害怕啊”,老人说。
当问及看完影片的感受,姜根福毫不犹豫地说:“祖国要强大起来,不能再让别人这样欺负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