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
近来不断可以见到对新教材的评论,有的意见相当极端。有的新教材刚开始试用,就得大幅度修改,甚至立即停用。众所周知,我国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材陈旧,落后于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实际,内容呆板。如果再对新教材的试验采取这样的态度,新教材中的错误固然不至产生,现有教材的落后状态却是无法改变的,受损失的还是整个教育事业,还是上亿名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这些旧教材的学生。
说宽松也不是没有原则,任何教材都必须守住底线,那就是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守《宪法》和国家法令,不违背科学精神、社会公德和历史事实。在此前提下,按照正常审查程序通过的教材,就应该保证它们正常的试验和使用。外界可以讨论和批评,但不要任意干扰或干涉,还得听听使用过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据我所知,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新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新教材的使用,是相当慎重的。一种新教材从立项到编写、上报、评审、批准试用到正式通过,一般要经过好几年的时间、数十位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评审。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并非本质性的,不是简单的是或非,而是如何改进和完善,或者是对具体问题的见仁见智。外界应该尊重按照教育部授予的职权组成的教材评审机构,相信它们具有评审能力。如果发现其中有不合格或不称职的成员、机构,可以向主管教育部门提出撤销或撤换的要求,而不能越俎代庖,以个人意见或不正常的途径解决问题。
以我在学校工作40多年的经验,深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再好的教材也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运用。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教材本身的容量有限,主要还在教师的发挥。教师也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知道如何将教材的意图贯彻在教学之中。有些人毫无教学实践,根本不了解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政治要求高而又高,纯而又纯,却不问是否现实,能否实行。如果他们真是对教学负责,不妨自己编一本,亲自到课堂教一段时间试试,可惜我只听说从北大退休的钱理群教授在这样做。
有些课程、有些教材的实际效果很差,但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应付上各显神通,师生间心照不宣。有些教材中的问题显而易见,却一直无法更正或删去。既然新教材的环境如此严峻,看来只能容忍这类现象万寿无疆。这不仅浪费了师生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更破坏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优良学风。
科学研究容许失败,社会实践重视总结教训,在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免不了走些弯路,为什么对新教材的试验不能给一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