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兵重逢。通讯员 吴智红 摄
南都讯 记者陈淑仪通讯员吴智红 106岁的黄胜庸和101岁的曾晖周六在十九路军陵园相见,头发和胡子都已花白。他们是广东境内记录在册的最后两位十九路军成员。
十九路军陵园管理处介绍说,3万多人的十九路军,曾谱写了甲午战争后中国抗暴却敌的第一页光荣历史。
前日相会,两位老人在众人簇拥下坐着轮椅出场。曾晖出现的时候,106岁的黄胜庸双手用力一撑,颤颤巍巍站起了身。101岁的曾晖也拄着拐杖,离开了轮椅。他们像老哥们一样,笑搭着肩膀,站到了媒体的镜头前。
78年前“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胜庸是十九路军“老虎团”的少尉副官,曾晖是蔡廷锴身边的卫士。但两人从未见过面。十九路军陵园管理处介绍,当时抗战的整个十九路军大都来自广东。不过,岁月远去,现整个广东境内,记录在册的就只剩下这两位百岁老人。黄胜庸在河源和平县,曾晖在广州增城。老人听说对方后,都想会一面,陵园为此组织了这次见面会。
两位百岁老人相会,都带着微笑。在场的其他十九路军军属却格外激动。父亲已经阵亡的何慧莲上台祝福时,声音哽咽:父亲牺牲时,她3岁,弟弟才3个月,被母亲带回了上海。她说:“希望两位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现场还为黄胜庸专门准备了二胡。在儿子的陪同下,他拉起了一段广东音乐。旁边的曾晖则即兴挥毫,写下了“守土有责”几个大字,博得阵阵喝彩。
■ 人物
黄胜庸,106岁,十九路军“老虎团”少尉副官
子弹穿过
他的裤管
追忆烽火年代,106岁的黄胜庸语言简单直接:“(打战时)没得冲凉啊……”他是追随着叔父参军。叔父就是十九路军357团的团长黄汉庭,当时整个357团也大都是河源和平县的老乡。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357团屡立战功,还被称为“老虎团”,声名显赫。
黄胜庸是团部少尉副官。他和300多名老乡战士筑起了5道防线,与敌军进行对峙,33天里全团战士没离开过战壕,“没冲过凉……”老人说,累了就趴在战壕里打盹,到晚上气温下降,更是冻得浑身发抖难以入眠。有的战士睡着了,第二天就再也醒不来了。
那一次战斗,357团死伤惨重,50多名同乡战士为国捐躯。黄胜庸所在的位置也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扫射,黄胜庸却幸运活了下来——— 子弹从他的裤管穿过,“没打中”。他在第二年退役还乡。
106岁的黄胜庸现在已经儿孙满堂:他有八个子女,二三十个孙子,还有了曾孙。儿子陪同而来,说父亲还很“硬正”(健康)——— 不用人搀扶着,他自己能过马路;早上吃过简单的点心后,自己还能煮中午和晚上两餐。
曾晖,101岁,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卫士
身上留下
九个弹孔
相比之下,101岁的曾晖去年摔了一跤,出出入入则都要人搀扶。老人说,1930年他参加十九路军时,还是19岁的“大男孩”。他是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身边的卫士。他还记得这位军长很“随性”:经常有下属直接开口找他借钱,蔡廷锴只要确认不是借钱赌博,都会大方借出。曾晖也跟他拿过“零花钱”用。淞沪抗战爆发,全军出动,近身卫士也被派到了前线。
此后,这个19岁的青年半生戎马:1931年,参加了上海淞沪战役;1935年,先后参加过陇海战役、罗王车战役、徐州战役、马廻岭战役;1939年,驻守昆仑关;1941年,参加贵县之役;1942年,转战于粤北、四会、江门……直至47岁,曾晖才回到增城安顿下来,结婚生子。
见面会现场,曾晖头发已半白的儿子细数了一下,父亲身上竟有9个弹孔,左肩中过弹,曾大量出血。从他记事起,“父亲的左手一直都是冰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