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抗战胜利纪念 日本侵华思想 中日关系
[内容提要]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承受着巨大牺牲换来的。牢记这段历史,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纪念之,是后来的中国人义不容辞的权利和义务。缅怀先烈们为国捐躯的丰功伟绩,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揭露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遗毒,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防止敌对战争的再次爆发,是纪念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所在,也是纪念抗战胜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为此,我们在搞清楚并铭记着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是什么”与“怎么样”两个基本的方面的同时,还必须搞清楚并切记其中的“为什么”,即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祸害。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比前两个方面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战争结束后的今天和未来。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普通的纪念和常规的谴责,而更深远地集中并体现于对历史的深度把握,对明天的高度负责。毕竟所有的纪念和谴责活动的最终目的仅在于不忘过去,指照未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其他任何类型的战争思想、扩张理念的再生,使中国人民永远免于外敌入侵的伤害。彻底弄清并清理清除日本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并导致对中国的野蛮侵略的各种各样的侵华思想理论,就是这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意在解决“为什么”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侵华思想曾经把友好的中日关系引向敌视和战争
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态势是有目共睹的,已经切实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其具体起因颇为复杂,历史认知的偏差和错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历史认知方面的问题主要起源于一种异常的历史观??否认侵略、美化战争,为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的皇国史观,这种历史观是以潜在的、终未消除的侵略扩张思想尤其是侵华思想为支撑、为逻辑起点的。在某种意义上,日本侵华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制约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潜伏暗藏的继承性背景因素,一种潜意识,一种动辄影响民族情绪和政府决策的内在物。
日本侵华思想对中日关系的破坏作用是显著而深远的,它产生、作用于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使之逐步走上了战争的轨道,打断了源远流长的古代中日友好关系史,把其后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两国关系写实成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
所谓日本侵华思想,是指近代日本在准备和具体实施对华侵略扩张的历史进程中制造出来的,引发、指导和论证侵华行动的各种各样的理念、观点、学说,乃至系统的理论。它以侵略中国为主旨,以甲午战争为行动之始,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为行动高峰。
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末的丰臣秀吉侵朝征明的战争。其发展轨迹是:起始于幕府末期的对外扩张,形成于甲午战争以来的侵华活动,成熟于1931年以后的大规模入侵中国。
日本侵华思想的具体存在形态很复杂。既有转变成公开的国家侵略政策的部分,也有包容于政治家、学者、思想家、理论家、文学艺术家及其他社会权威人物的言论作品中流传于世的,还有散布在国民教育、战争动员、道德评判、社会规范之中的,也还有潜藏在广阔的民间人士的野史絮语中的,更有广泛地渗透于国民的心理意识、风俗习惯里的成分,是一个零乱与系统共陈、隐晦与露骨相间的复合社会历史现象。
日本侵华思想的表现形式更是复杂多样。有“神国”思想、“八?一宇”观念、民族优越论、国家主义以至军国主义,有法西斯主义,有反对儒学以求重生的“脱亚入欧”思想,有主宰亚洲、瓜分世界的“大东亚共荣圈”战略等等,面目各异,变化多端。具体而言,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活动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侵华思想有:幕末的“宇内混同说”、“大东合邦论”,明治前期的大陆政策、“东亚协同体论”,甲午战争时期的“保全中国论”,九一八前后的“东亚联盟论”、亚细亚主义,七七事变时的“惩罚中国论”,1945年战争结束后的“解放亚洲论”、“日本民族自卫论”等,很多很细,而且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历史联系。比如“补偿论”,最先由倒幕派人士吉田松阴提出:“日本今宜急修武备,……割取朝鲜、满洲,并吞中国,所失于俄美者,可取偿朝鲜满洲之地”。这是一种非常典型、露骨的侵华思想,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更加活跃。以福泽喻吉为首的一批学者面对西方列强对日本欺凌倍感焦急,又苦于国力微弱不能给予有效的抵抗,遂为日本筹划了一条崭新的“救国之路”??“同西洋人对待中国朝鲜之方法处分中国”,
加入西方列强的行列共同欺侮中国、朝鲜,把被西方白人夺走的国家权益由此“补偿”过来。因此,甲午战争乃文明与野蛮之战。在存续时间及作用方式上,日本侵华思想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是权宜性的,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生的对策性的东西,而有些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战略性的。比如大陆政策就是典型的具有持久指导作用的侵华思想,从明治经大正一直延续到昭和时代,成为激励日本对中国、朝鲜进行侵略扩张的最深厚的思想渊源。在日本侵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丰臣秀吉、并河天民、佐藤信渊、吉田松阴、明治天皇、福泽喻吉、樽井藤吉、山县有朋、伊藤博文、内田良平、大正天皇、内藤湖南、橘朴、北一辉、大川周明、昭和天皇、石原莞尔、东条英机等是发生了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们既有官僚、政治家,也有文人知识分子,还有军阀、财阀等,来源很广,覆盖面很宽。
二、侵华思想继续存在于日本,潜在地制约着中日关系的发展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日本实施了规模越来越大的侵华行动,战争成了这个历史时期里中日关系的主色和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侵华行动逐步体现、落实了侵华思想;反过来,实际的侵华行动又激发、孕育出新的侵略思想,使思想不断得到修正、补充,趋于系统化、精致化,更好地为侵略现实服务。但是,当时深受战争之害的中国人很少认识到隐藏在这些侵略活动背后的深层的侵略理念和思想本因,或者在痛苦的煎熬中淡忘了去究探其侵略根源和思想动机。这也是可想而知的,一则因为日本的侵华思想有一定的隐蔽性、欺骗性;二则善良的中国人在“同文同种”氛围中忽视了日本的处心积虑。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的失败投降而宣告结束。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美国根据全球战略利益调整远东政策而给予日本以姑息和纵容,还有亚洲国家自顾不暇而导致对日本的漠视、国内经济飞跃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民族自信等,日本侵华思想迄今尚未得到坚决批判和全面清理,不仅战后较长时期内日本当权者头脑中的侵略战争意识没有被彻底摧毁,而且对后代进行正视历史的教育,使其对过去的历史行为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反省这样的基础性工作也未及时开展起来。侵华思想残迹潜伏、沉渣暗藏,并不时地泛起作祟,在具体存在形态上既有国家意志或政府决策,上述后几种情形给世人的感觉则尤其明显、真切。
未能得到清理、清算的侵华思想在日本还拥有实际的存在基础和张扬市场,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或暗地影响、牵制判断和处理对华关系时的国民心理与政府决策,成为日本对华关系领域里的一曲隐情、一股暗流,客观地阻碍着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这种状况从战后初期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比如在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长时间敌视新中国;匍伏于美国的保护伞,助动上个世纪50年代意图压垮新中国的朝鲜战争;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容纳中国分裂主义势力;追随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至今,残存的日本侵华思想依然继续影响着中日关系。日本一些人并没有彻底摒弃战争观念和侵略意念,而是变换了手法来继续制造、宣传“侵华有理”和仇华、反华的思想言论。世纪之交日本国家历史研究委员会“呕心沥血”编撰而成的皇皇巨著《太平洋战争的总结》则是这种状况的集中体现。
从宏观上看,日本侵华思想继续存在并与其他多种因素相交织共同促成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和日本对华认知过度敏感以至信任感大速度降低。这是最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前者,影响更加恶劣。比如在民间,在几乎所有涉及中国的重大问题上,日本舆论甚至是主流舆论动辄情绪激动,难以站稳立场,持正直言,坦论得失。最近几年有关朝核问题、中俄合作问题、中国向第三世界国家开展援助问题等,甚至连中国的内政如台湾回归祖国、历史教育、国防建设、港澳管理、中国在联合国的行动等,日本舆论也要站在本国的立场上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有的时候日本政界领导人也流露出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无端指责或妄加评判。今年,日本国内就有一些人不断指责中国的历史教育尤其是近现代史教育,说实际上是在进行仇视日本、煽动日中对立情绪的教育。这种现象一方面暴露了日本对华的复杂情感,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对华态度,激发、强化了一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反过来给政府造成对华关系决策的无形压力和偏向引力。在政府方面,最近这些年,日本的对华政策趋向的确也发生了愈加明显的变化,越来越表现出远去甚至对立的情形??不能心平气和地与中国交流,回避中日首脑会晤并把两国领导人三年多没有直接接触这种国际关系领域少有的现象归责于中国,就此批评中国领导人缺乏大国风范和成熟政治家的风度。同时,对日本国内时常出现的别有用心的“中国威胁论”言论??这是典型的脆弱的恶邻恐邻情绪,意在鼓动民间不信任和对立情绪,为某种心态、行为或政策开脱??置若罔闻,甚至还推波助澜。另外,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单方面放弃既有的搁置争议的共识,打破沉默、一意孤行,制造紧张局势。还有右翼势力大肆参拜靖国神社、高中历史考试设想中日再战、军事演习或对外军事合作以中国为假想敌、日美安保条约把中国台湾纳入其安全合作范畴与美共同遏制中国、动辄用经济问题挤压中国,等等。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现实的中日关系,也误导了未来的中日关系。
三、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发展正常的中日关系的题中应有之意
“现代战争的胜利不能只靠在战场上打败敌人,必须在摧毁战争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摧毁那种煽起人们参战意念的人的本能,只靠一时战败的冲击使其屈服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精神方面进行彻底改革,这种改革不应该仅仅支配被战败了的人们,还必须是对后继年代的人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尽管盟国对日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1947年2月20日曾向美国国会提交过这样的报告,但是在日本,侵华思想迄今并未随着战争的结束销声匿迹。在思想传承的意义上,不仅制造侵华思想、推行和践行侵华思想的那一代人有相当一部分依然在世,被侵华思想长期浸染和熏陶的下一代人正在日本社会承担着主力军和骨干的脚色,即使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也由于侵略战争史观的未能确立而深受其害。在时下的日本,总有一些人自信民族历史,自信民族优越而否认侵略,推托罪责,甚至按捺不住为曾有过的大日本帝国之扩张历史和“辉煌业绩”而沾沾自喜以至欣喜若狂,积极地为军国主义辩护开脱、歌功颂德,或者修改教科书,传递错误的历史知识给青少年,或者制造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等否认侵略野蛮性,或者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亡灵招魂等,不一而足。这种状况的存在,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无论如何也是难辞其咎的。从今以后,煽动对中国的不信任感、阻挠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家统一是日本侵华思想干扰、损害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态势和主要手段。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继续反思、检证上个世纪日中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尽快剔除、彻底摒弃日本侵华思想是保持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和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背景,是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首先,对日本而言,清理清除侵华思想,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旗帜鲜明地全面揭露、彻底批判挑起和指导侵略战争的各种思想学说,在整个民族、政府、国民的意识形态和心灵深处忏悔侵略战争,在国家政策、国民教育、民族自觉中反省侵略战争。这不仅是根除战争之源的关键,也是建立日中两个民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从而建立正常发展的日中关系良性运行机制的重要层面。还必须坚持这样的立场??在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方面,树立国家平等、民族平等的理念,坚持与亚洲各国平等交往,回归亚洲,融入亚洲,用鲜明而坚定的立场政策和友善而持久的实际行动赢得亚洲国家及人民的谅解与尊重。至少也应该在“入欧”、“归亚”这个战略问题上尽快有一个明确的抉择,跳出二维徘徊和双向犹豫的困惑,解除亚洲国家和人民的疑虑,减轻其对日关系价值判断和战略定位的难度。
尤其是在历史认知方面,必须坚持国际诚信和国家诚信,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研究历史、宣传历史,把真实告诉大家,用信史传递文化,不再做修改教科书之类的偏狭妄断行为。事实上,在战后的经济大发展中,日本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发展得非常迅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和尊重。
但是,日本的文化文明主要是战争认知和历史评判文明并没有与时俱进,同步增长,相反依然停留在战后初期的水平上,这些年甚至还出现了明显的退步和蜕化,民间和政府、学界和政界表露出越来越多的趋同性和相近性??讳言侵略,拖延、拒绝道歉,或者干脆为侵略历史掩饰、辩护。这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慨和谴责,尤其是引发了亚洲国家和人民对日本的严重不信任感。这种状况与日本力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愿望和追求是不相称的。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祭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必然会轰轰烈烈,势必会形成对日本民众心理和政府态度的严正考验和检证。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人民拭目以待。
其次,对中国而言,作为那场战争的被侵略者、受害者,即使战争过去了很久,总会不自觉地抚摸、咀嚼挨打的伤疤与痛苦,从而激起难奈的仇恨与雪耻的矢志。这似乎是人之常情,无论在感情上或理智上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说:如此对待被欺侮的过去,并非明智。挨打固然值得同情,受辱更应该觉醒;受辱固然可悲,受辱之后竟不知为何受辱才是真正的可悲。知己知彼的辩证法早就告诉人们:如欲不再重复地被欺受辱,忍痛理清曾经欺辱过自己的对方的所思所想,包括那些或散乱或系统的侵略思想,是势在必然,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中国的学术研究必须首先承担起这份责任。
第三,对中、日双方共同而言,客观地看,迄今为止,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对方都融入了诸多情感的色彩,民间如此,政府之间未尝不是这样。作为受害者,中国的处事之道,无可厚非;作为加害方,几十年之后的日本今天的一些言行似乎也难苛求,但是,日本依然没有坚持世界公认的侵略战争史观,而且还在做着许多制约、伤害中国的事情,这是不可否认的。对于那段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中国必须坚持原则,把它视为处理中日关系时的一个历史因素和历史背景。然而,在面对日本越来越嚣张的右倾政治态势,反驳、批判其右倾言行,包括在为此进行政府间交涉时,我们虽然正义在握、理直气壮,但总有某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似乎没有切实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这大概跟我们对于日本侵华历史尤其是日本侵华思想的把握的程度有某种联系。
正因为如此,清理、清除侵华思想本来是日本责无旁贷的大义,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现状,中国必须与日本一道做这项利国利民、互利互惠的大事,而且中国尤其要率先行动,多做快做,共谋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另外,从战争清算的角度看,根据国际法的相关原理,战争责任的清算是复合型,多方面的。物资的清算往往以战争赔款的方式进行,对此,中日两国政府已经以中国政府主动放弃的形式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政府间的战争赔偿。但是,民间的赔偿刚刚起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战争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如慰安妇问题、教科书问题、档案问题、劳工问题等也在艰难地进行着。诸如此类,这些其实都是外在形态的,现象性的,相对而言较容易解决的。战争清算中最根本、最艰难、最持久的是对侵略扩张思想的无情批判和彻底放弃。在此,日本做的不能令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切曾经遭受过其侵略的国家、民族接受和容忍。继续清算日本的侵华战争责任,从今以后,将集中在深层的思想意识层面上,主要就是集中在对日本侵华思想的清理、批判上,而且,它还会成为一块试金石,检测日本对侵华战争责任进行清算的诚意个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