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向英雄感恩的机会

作为最早报道杨养正老英雄并引发全国性关注的媒体,时代信报的编辑记者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新闻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在和杨养正的多次接触中,感受到的一种只有亲历过卫国战争的英雄才独有的气质。他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具象地触摸到了以前只在书本上读过的民族精魂和战士风骨。

战争已经过去一甲子,腥风血雨不再是我们生活的主题。但是,历史不该被忘却,那些我们所稀缺的血性更不该被舍弃。杨养正不过是当年众多无名战士中的一位,他们为这个国家献出了生命,献出了眼睛,献出了肉体的完整。60 年来,我们这些沉浸在个人烦琐生活中的后人们,很少想到去向这些真正的男人致以发自灵魂的敬礼。他们中的少数幸存者正在老去,正在死去,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弥补我们的遗憾,甚至是罪孽。

因此,帮助杨爷爷实现他生命中最后也是最大的心愿,或许是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向那些舍身保卫过这片国土的战士,表达我们最深的感恩!

当杨养正在60多年后,重新回到当年的战场,回忆起当年子弹在耳边纷飞的声音,向当年的死难战友致以兄弟般的军礼,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何等感动和重要的时刻!

为了这个时刻,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与我们同行。信报本期的义卖,是这场行动的开始,在义卖现场的所有售报收入将全部用于为杨养正治眼睛以及护送他到上海还愿。

特殊的家庭会议

5月9日下午,电视里在播放俄罗斯红场上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阅兵式。2000多名俄罗斯老兵穿着当年的军服,乘着二战时期的军用卡车,从红场上骄傲地驶过。

重庆弹子石正街5号。中国抗战老兵、八百壮士惟一在世者杨养正的家里,一场特殊的家庭会议正在举行。杨养正夫妇的5个儿女及媳妇、女婿围坐在一起,要对两个问题进行“表决”:一,是否给已经因白内障失明了10多年的父亲做眼科手术;二,是否送已经91岁的老人去上海寻访当年的战场。自从五一节前,上海淞沪纪念馆、上海918爱国网及上海媒体一行来渝看望他并希望请他回当年浴血保卫过的四行仓库去看看,这两大心愿就成了老兵心里的牵挂。他老伴赵婆婆对记者说:“他经常低着头不说话,好像啥子都没想,但是有时候他突然会抬起头跟我说‘我要回去’。”

在这个家,依然保持军人气质的杨养正从来说一不二,即使他已经91岁,但是他的话儿女都不敢违忤。但这件事情儿女们商量要开家庭会,毕竟父亲年岁已高,很多年没有出过远门了,但不管做手术还是长途旅行去上海,对于后辈来说,都是一件需要谨慎的事情。

“做眼睛手术是父亲多年来的心愿,我们做儿女的应该支持。”二儿子杨建国率先说。其他几个子女也附和。女儿杨庆玲说:“要是爸爸还能看得见,亲眼看到他的曾孙都那么大了,那不晓得好高兴!”

如果说动手术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回上海,路途遥远,老人年纪也毕竟大了。身体能吃得消吗?决定的同时就意味着风险。

杨养正眼睛一瞪,说:“其实我没什么病,上次体检结果证明是可以坐飞机的,只要眼睛好了,所有的病就都好了。”他说,眼睛看不到后造成的心病才是最严重的,而这些年精神不太好,都是因为看不到东西。

“父亲这一辈子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他离开上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都六十几年了,以后哪里还有机会再送他去哟。现在有这么多人帮助他,是最好的机会。”大儿子杨建中表态。

赵婆婆说:“他经常做梦都要念到四行仓库,还要喊他那些战友的名字。我们不让他去的话,可能他最后都不会心安的。”

“听说要回去了,他头发都好像变黑些了。”赵婆婆说

杨养正兴奋地摸着后脑勺,不断地问:“是吗?真的变黑了吗?”儿女们围过去一看,果真,除了头顶上一圈白发外,其余的头发竟然奇迹般变黑了。

“等到看得见了,我要在抗战60周年时让你们看到我还是个老兵。”杨养正摇晃着站了起来,立正,向他的儿女们庄严地敬了个军礼,他的背已经有些佝偻了。旁边电视里恰好播放俄罗斯老兵乘车驶过红场,杨养正的军礼,似乎是献给那个遥远国度里抗击法西斯的战友。

没有人愿意违背老人的心愿。一家人很快达成了一致,在父亲身体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一定帮他实现这个心愿,并决定由赵婆婆和女儿杨庆玲护送,并从重庆请一位保健医生随行。

听到子女们的支持,杨爷爷裂嘴笑了,露出一口残缺不全的牙齿:”我要去拜祭我的那些死在四行仓库的战友。他们才是英雄。”

赵婆婆在一边也开心了,这个当年义无返顾嫁给瞎眼大兵的淳朴重庆姑娘,一生从来没有机会走出过重庆一步。而现在,她终于有机会去上海,去亲眼看看那个在丈夫的描述中已经非常熟悉的四行仓库,去亲自证实这个陪伴了自己六十多年 的男人,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手术:一场爱心争夺战

如果突然有一刻,杨养正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能看到东西了的话,他一定要仔细地看看自己的老伴和儿女,是否还是和10年前一样!他一定要看看弹子石的老街,亲自到重庆的大街小巷中走走,一定要在电视里搜索所有关于上海的画面!

杨养正轻声地笑了,这些天来,疑惑、猜想和希望充斥着他,坐在沙发上的生活顿时丰富起来。

左眼在1937年的战斗中被日军炮弹炸飞,右眼则在十多年前渐渐模糊,只有轻微光感。

阳光强烈的日子,他那白内障密布的右眼就会酸胀,生疼生疼的,甚至掉下眼泪来,每到这时,老伴或儿女总会把窗上的布放下来,把所有阳光能射进屋的洞口遮盖起来,而如果是较黑的阴天或雨天,杨养正的世界里就是一片黑暗,全凭时钟来判断这是白天还是夜晚。

但是他没有放弃搜索周围发生的一切。滨江路修通了,好多馆子开到附近了,外国人也来看这里来看重庆夜景了,他全知道。老伴向他不断地传达着信息,虽然那近乎失明的眼球并不能看到任何东西,但身边的一点点变化都会让他兴奋起来。但是在他的大脑里,这个城市的画面还是和他失明前一样。这让他很苦恼。

他坐在沙发上,不能跑步、唱歌、看报、不能给花浇水捉虫,他什么都不能做,就连吃饭也需要人端到面前放好。他只有在黑暗中倾听着这些不再有炮火的日子中发生的一切。

“如果眼睛好了,我的病也就好了。”老人说,眼瞎是残中残,他真的希望能再看到光线,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希望。

一场关于拯救英雄眼睛的争夺战五一前后在重庆和上海拉开了。

2005年4月26日,来到重庆看望了杨养正老人后,上海人激动万分,老人十多年的光明梦应该由他们来帮助实现,算是报恩。“到上海就医是我们应该尽的一份报答之情!”上海东方卫视编导贾光华说,杨老曾因拼死保卫上海而失去了左眼,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老人拯救右眼,这应该由我们上海人来做。而上海华山医院眼科是中国最有名的三大眼科之一,有很大把握治好杨爷爷的眼睛。上海方面临走之前,已经带走了杨养正眼睛检查的资料,带回去给上海的专家看。

但重庆人却不太情愿把这件事拱手相让。此前为帮助老杨而奔走多时的网友高强认为,应该让重庆的医院治好杨养正的眼睛之后,再送他去上海。因为,重庆的英雄应该由重庆人来帮他完成心愿。而且重庆眼科医疗水平也很强,有足够把握。

在热心人士积极的联系当中。2005年4月22日,杨养正在老伴的陪同下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进行了眼睛检查。

“晶体光斑在位,玻璃体内见丝状,脱离光带……”,医院的检查表明杨养正的眼球没什么大问题,可以动手术,但最终效果还得看他具体的身体情况,毕竟他年纪大了,自我恢复功能比年轻人差。

如果一切顺利,手术将在一周内开始进入实施。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