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安在,尚能饭否
身体状况
关键词:800壮士
是的,杨养正老人曾经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八百壮士,当他拥有这个光荣的称谓时,不过23岁,正值青年,身强力壮,热血沸腾。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我不需要在这里再浪费笔墨形容,我相信每个对那段历史略有所闻的人都应该清楚,那是一种怎样的苦。那个时候的杨养正,跟随部队不分昼夜地辗转在抗日的前线。“几个昼夜不睡觉都没问题,日本鬼子来了照样打”,“说是800壮士,其实只有400人,日军说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我们的保卫战就历时了近三个月”,提起当年的旧事,老人的声音明显激动起来,仿佛他的身体里,流淌的,还是当年澎湃的血液。
关键词:悲苦人生
杨养正当年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双目失明;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连走动一步,也需要别人搀扶,但现在,他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当着我们的面,他甚至把自己的假眼球取下摊在手心给我们看,那个橡胶制的物体在他的手心滴溜打转,但在他的眼睛里,却只是一个摆设,根本不会动。
现在的他几乎每天都坐在沙发上,老伴在家的时候,偶尔也会趁天气好扶他出去走走。他每天惟一的娱乐就是听听收音机,那里有他喜欢的戏剧,也有各种各样的新闻,老人听着听着会自个儿地笑开。而更多的时候,他则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用耳朵辨认着周围的动静。
生活状况
关键词:抗日英雄
对我而言,“抗日英雄”这四个字始终都是一个抽象而模糊的概念,直到在杨养正老人家中看到了当年他参加抗日战争时发给他的“忠贞奖章”。
其实那只是薄薄的几页纸片。因为年代久远,纸片早就泛黄了,我把那几页纸片摊开放在桌上,小心辨认着上面的字迹,“因凇沪战役监守四行仓库著有功绩,给予忠贞奖章一座……”在正文后面,是一个鲜红的章,那是一个属名为蒋中正的章,印在章下的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三月。
有同事在一旁窃窃地说,“这可算得上文物了”,如果按照今天的市场行情来评估的话,我想,杨养正老人家里惟一值钱的东西,可能就真的只是这薄薄的几页纸了。
关键词:潦倒终老
我们采访杨养正老人的那天,他的晚饭是馒头,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人每天的晚饭都是馒头,1块钱可以买4个的那种。吃馒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老人的牙掉了很多,几乎什么东西都嚼不动,平时就只能吃一些馒头,喝几口菜汤。当然,如果他有钱买一副假牙,那又另当别论。第二是他们必须把钱挪出来,用来看病。年龄大了,病也多了。
老人1977年从一个副食公司退休,去年年底每月的退休工资涨到了500多元,加上老伴每月的退休工资500来元,就是他们目前所有的收入。对两个老人而言,1000块钱应该不算太少,但他们把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花在了医院。
敢与不敢
关键词:敢
在杨养正老人的前半生,他的字典里,几乎没有“不敢”两个字。
“为国家流点血算什么?”这句话从一个91岁高龄的老人的嘴里说出时,还是很让人震撼的,他就像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铁血男儿,只要是为了国家,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可以神定气闲。
左眼被打瞎了算什么,安上假眼,照样能看清世上的是非黑白;被困在孤岛算什么,“孤军不孤,全上海人民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一个人穿山越岭跑到重庆算什么,只要国家有难,照样扛了枪上战场。
他的人生,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不敢。
关键词:不敢
在杨养正老人的后半生,他的字典里,却写满了“不敢”两个字。
他的“不敢”,说出来是会让人心酸的,“我不敢去医院,我给不起那个钱。”老人一身都是病,除了双目失明、无法行走外,他还患有肺心病以及严重的气管炎,但他吃的药,仅仅只是2.6元一瓶的“甘草片”???据说只是治咳嗽的。
他的老伴身体也差,2001年动了结肠癌手术,还患有心脏病,而大多数时候,她还要承担照顾杨养正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真不敢想像,如果两位老人的病一起发作,会是何等的一种局面。
老人现在的人生,似乎真的什么都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