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河南人的历史镜头

7月6日,北京卢沟桥。一位来自河南的摄影师用他的视角为世人展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张国通先生的镜头聚焦于抗日战争和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用镜头记录了日军侵华的铁证,传达了中国劳工的愤怒声讨,定格了“慰安妇”受害妇女的血泪控诉,留下了反省日军老兵无尽的忏悔......

今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几十年来,不仅仅是张国通这位河南摄影师,国内有一股民间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一份赤城和努力,一直在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追寻这那段抗战回忆。这其中,有王选女士、方军先生、吴祖康先生、苏智良先生......他们的行动也曾遇到难言的艰难,也曾面对现实的尴尬,但所有的阻力都是前进的动力,他们所做的,无不是为了追寻那段回忆,那段关于中华民族危亡时刻最后怒吼的抗战历史。

一群人的追寻记忆行动

热心于追寻抗战记忆的并不止河南摄影师张国通先生一个人,在国内,有一群人,大多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后半生,让他们的命运和抗战仅仅的结合起来。

今年53岁的方军在1991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勤工俭学送外卖时,他接触了很多当年的侵华老兵。“那些‘老鬼子’每月都能领取到十几万日元的补贴(发放形式是天皇的“恩给”),直到去世。”方军告诉记者,这些“老鬼子”给方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了他的处女作《我认识的鬼子兵》的诞生,“这本书填补了一个空白,以前从未有人对侵华老兵的生存状况进行过调查”

1997年回国后,方军开始调查中国抗战老兵的情况。他的调查对象为十种人:老八路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东北联军,侵华日军老兵,被强掳劳工,“慰安妇”,战争细菌战受害者,爱国华侨,日军子女、国军子女,美军飞虎队等。

10年来,方军上辽宁、下云南、走四川、赴上海,足迹踏编了国内诸多省市,为采访过的300多人一一建立了档案,为国内多家博物馆捐献了几十件抗战物品……

“中国918爱国网”的总编吴祖康今年已经58岁了,但在某些人眼中,他还是个青年人。“2000年1月,日本右翼分子在大阪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公开集会,我看到新闻,非常生气,就想去查找有关资料,但当时的书籍和资料太少了。”痛感于此,老吴决定创办一个网站,专门搜集整理抗战史料,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这就是最早的“历史不容忘却-China1937网”(918爱国网的前身)。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这个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网站,总编吴祖康却住在上海仙霞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公房里,网站的办公地点也就是家里。工资只有1000多元却要用其中的大半负担网站的开销、经常在单位里“翘班”溜回家参加网络发起的各种活动,现实的困难都不能阻止吴祖康的脚步:“下一步我们的打算探索对日民间诉讼问题,要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这些追寻抗战记忆的热心人士中,我们还能找到一些非常熟悉的名字,比如因多年来从事日军侵华战争细菌战受害者调查和对日民间索赔工作而受到人们的尊重的王选女士;比如在13年间自掏费用30多万元,对300多名“慰安妇”进行调查取证、补贴老人生活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教授等等。

在河南,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益人士加入到追寻抗战记忆的活动中来。长期为抗战研究进行奔走、联系的《魅力中国》杂志社执行主编郭力先生和全国律协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工作指导小组副组长康健律师目前正致力于二战期间河南劳工的调查、驻马店作家杨宝森先生目前正对抗战期间的河南籍将领进行研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届硕士研究生杨超先生打算对二战时中国远征军的河南籍老兵展开研究......

“没有人给我们一分钱,但这种事情我们必须得做。再过上几年,等这些老兵都一个个离开人世的时候,再想起要去做这些,已经太晚了。”杨超先生告诉记者,这些老兵是历史见证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见证者也是我们的国宝”。

在国内,这些致力于民间力量几乎是在凭借他们的一己之力苦苦追寻着那远去的抗战记忆,二战劳工诉讼、慰安妇调查、寻找抗战老兵等,这些民间人士的追寻之路,充满着荆棘,也遭遇着坎坷。

十多年不平坦的艰辛路

方军、吴祖康、王选、苏智良等热心于追寻抗战记忆的民间人士,他们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支持他们在这条不平坦的路上走下去的是一种信念,但一路上的坎坷颇让人感慨。

“最头疼的还是经费问题,做这个的,基本上都是自费。”方军先生告诉记者,他给日本老兵写信,每封信要花费5.4元,调查取证一切活动都要自己掏钱。方军现在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为了筹集调查经费,他把自己的住房租出去,然后租了一间小房子住。

慰安妇研究专家苏智良一直在想方设法援助慰安妇老人,2000年,一个基金会找到苏智良,表示愿意出资援助老人,但接触后,苏智良发现这个组织是由日本政府和民间募捐共同出资,“目的是给了钱,就要我和受害的老人们闭嘴。”面对这种要求,苏智良没有考虑一秒钟。 2001年,“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研究中心达成协议,部分出资帮助援助老人生活。“我现在想的问题是明年如何再提高老人的生活补贴,目前1个月100元太少了。”

吴祖康的网站要维持运营,也需要钱,每个月两三千元的服务器租金及其他网站运营费用让这个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工人犯了难。“我想过两个方法,一个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金会,但目前政策还没有放开,所以不能这样搞;另一个就是搞一个公司,用公司来养网站,现在我正在为这件事忙活。”

除了经济上的犯难,民间人士的身份也颇让他们频频遭遇困难。

“我们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新闻记者,也就是一老百姓,去调查,去取证,人家拒绝,我们只能去努力的做工作,别人一天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我们可能十天也做不到。”方军告诉记者,作为民间人士,要多费很大的周折,有时还不一定得到相关单位的配合。

2000年,苏智良教授想带云南的李连春老人去东京作证,可是地方政府却在成行前夕横加阻挠,有的官员甚至说:“这么丢脸的事做过了,难道还要去宣扬?”

吴祖康先生说,2000年9月,网站突然被网管封了,而且连备份时间都不留,甚至不允许保留联系邮箱。“当时有心碎的感觉!”老吴说,幸亏一个月后,有关部门给予了恢复。2001年9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放了关于这个网站的专题片。“中央电视台认可了,其他单位也就更支持我了。”老吴谈到这里,有点欣慰。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有些人的不理解。”方军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一本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他是“变味的爱国主义”。“他们断章取义,我做的这些事,怎么就变味了呢?”7月3日晚上,方军很无奈地说。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这些民间人士的行动给于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理解和支持的都是大多数,有时到一个村,村里人听说我们来采访二战劳工,村里人都来提供情况。”郭力先生告诉记者,哪怕能多唤醒一个人的抗战记忆,他们都会感到没有白努力。

尽管道路是坎坷的,但这些苦苦追寻着抗战记忆的普通人都坚信,他们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所能做的、他们正在做的、他们将要做的,正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那一段不能忘却也不该忘却的历史。

70年后重聚卢沟桥

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让方军和吴祖康等人感到鼓舞。“我们中国918爱国网目前日访问量已经突破了1万人,而且知名度和认可度正在逐渐扩大,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吴祖康先生如是说。

“下一步我们打算加强和日本的友好人士的沟通交流,积极促进中日民间交往,同时,我们打算对日本右翼思想进行研究,探讨一些对策。”吴祖康先生告诉记者,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得靠民间的推动,应该多发展民间交流,这样才能促进中日友好。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