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上、下集)
剧 情 大 纲
未满十六岁的吴禄贞,报名投考新军,一篇直抒投军报国之志的文章,大受张之洞赏识,被破格录取,未久,又指名选派他入武备学堂学习。一年后,他又被选派去日本学军事。在日本他拜见了孙中山先生,入了兴中会,从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二十岁时,受命于孙先生,归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任大通前军指挥。夺城池、击敌舰,使敌人丧胆,初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但在敌人水、陆大军的联合围剿下,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他只身潜回日本继续入士官学校学习。
一九0二年春,他学成归国,为大通旧事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扣押。审问他时,他机智地应答使张折服,称他为“奇才”,并予以重用。他利用职务之便,广泛联络军、学界的青年,并在武昌花园山建立了活动据点,他领导的“花园山聚会”,是当时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他大力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又号召“秀才当兵”,江汉士风为之一振。他在湖北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了革命骨干,为后来的武昌首义打下了基础。
他两次应黄兴之邀赴长沙筹备和建立华兴会,制定起义计划。
在黄兴等人劝说下,他接受了去北京练兵处任职的调令。于一九0四年四月北上,从此,他开始战斗在敌人心脏。
他在练兵处时,请允去西北等省视查边防,实为了解西北情况为以后进行革命做准备。他邀好友周维桢同行,沿途留下许多诗篇,发泄他对清廷的不满,抒发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壮志。过西安时,他对布政使樊增祥,大讲必需改革弊政,引起对方不满,暗中向陕甘总督升允诬告吴“冒充钦差”招摇撞骗。见升允时,着便服前往,又大谈改革时政,触怒了升,被扣留,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北京干预,才免于一死,而以“沿途滋扰”的罪名,被押解回京,并被撤职。就在这种自己身陷困境的情况下,他还设法营救了武昌“日知会”被捕入狱的同志。
一九0七年六月,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沈阳,任军事参赞。此时,日本挑起了所谓“间岛问题”的交涉,延边局势紧张,吴奉命前往调查。他带员跋山涉水作了72天实地勘察工作,绘制成边务专图。途中遇日军入犯,他与日酋斋藤进行了首次交涉,又加强了防御,才使局势暂稳定。此后,吴在延吉任边务帮办和督办达三年,为保卫和建设延边做了大量工作。他的《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驳日本谬论的外交“节略”等著作、文件,是对日谈判的依据,迫使日方最后不得不承认延吉一带是中国的领土。他的业绩在延边百姓中有口皆碑,离任时赠他“万民伞”、“万民衣”,后又为他树“去思碑”。在此期间,他还尽力协助同盟会在东北的工作,庇护、援助革命同志。
清廷怀疑他“有革命嫌疑”,于一九一0年二月撤销了边务公署,调他回京,派往德、法阅操。在京期间,他曾设法营救谋刺摄政王而被捕的汪兆铭等三人。为掌兵权,这年冬天,他设法谋得了新军第六镇(师)统制的职务。他得知清廷将于一九一一年十月上旬举行秋操(大演习)时,就积极筹划秋操起义。但秋操因武昌起义而中断,起义未能实现。后,吴又赴滦州联络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及辽宁的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欲趁清廷大军南下,北方兵力空虚之机,夺取北京。此时,山西爆发了起义,清廷趁他在外地,调第六镇前去镇压。他急忙赶到石家庄,一方面阻止队伍前进;另方面,亲赴娘子关与山西义军商谈组成燕晋联军之事,他被推为联军大都督和起义总司令。制定了兵分三路直捣北京,一举推翻清王朝的起义计划。当时清廷已起用袁世凯去湖北镇压革命,后又任袁为总理大臣,袁世凯成了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吴扣留开往南方的军火车,使袁陷入困境,又守在石家庄断了袁北上的后路,成了袁窃国的最大障碍。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凌晨,吴在石家庄车站他的临时行辕作起义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被袁收买了的他的卫队长,带人以向吴“贺喜”为由(清廷为稳住吴,授他以山西巡抚之职),入内行刺,得手后取去他的首级领赏。与他同殉难的有他的副官长周维桢,参谋长张世膺。一场事关革命大局的北方起义,随之流产。1912年3月,他的十分隆重的追悼会分别在上海、太原举行。孙中山先生亲自为他写祭文,文中称他为“盖世之杰”,并派专使到会。又颁抚恤令,追认他为大将军;延吉各界,自发举行大型追悼会,哀声动天,挽联如林。在他两周年忌日时,山西、河北人民为他在石家庄修墓树碑。直至今日,人们仍在追念他!一九八二年他的墓在石家庄重修;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他的纪念园在故乡湖北云梦落成!
主 要 人 物 介 绍
(依出场顺序)
吴禄贞:字绶卿,辛亥革命先烈。他是湖北先驱;在中日“间岛”之争中功勋卓著;武昌起义后,组织燕晋联军,准备发动北方起义,不幸遇刺身亡。被孙中山先生称之为“盖世之杰”,追认为大将军。
张之洞:湖广总督,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搞洋务,练新军,1906年晋升为军机大臣。
梁鼎芬:字星海,张之洞的亲信幕僚,当时为主两湖书院。
张 彪:张之洞亲兵出身的护军营营长,后提为团长,实为副官类的角色,最善看张的眼色行事。
张绍曾:字敬舆,吴禄贞留日时同学,后任二十镇统制,在吴影响下参加他计划中的秋操起义,后又加入燕晋联军,谋联合进兵丰台,倾覆清廷。但他始终是行动不够果断。
蓝天蔚:士官生,“拒俄义勇队”队长,1910年任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吴禄贞所筹划的秋操起义和北方起义的准备工作,帮助吴做张绍曾的工作。
傅慈祥:吴武备学堂及成城学校同学,在日本同时入兴中会,受孙中山派遣,二人于1900年夏,同返回国内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与唐才常等一起在武昌就义。
孙中山:兴中会创始人,同盟会领导人,辛亥革命后,出任第一届临时大总统。
唐才常:号佛尘,维新派人士。自立会及自立军负责人,起义事败,为张之洞所杀。
黄 兴:号克强,两湖书院学生,后留日,在日参加拒俄义勇队,旋回国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华兴会,与吴禄贞共同策划湖南起义,未果,后与孙中山策划成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应邀到武汉参加抵抗清军围剿革军的行动。
周维桢:武昌经心书院学生,后留日,创办《湖北学生界》,因撰文批驳“忠君”,被取消官费回国。后来成为吴禄贞的得力助手,共同赴西北巡边,又到东北守土,在北方起义前夕,共同殉国。
李书城:字晓园,禄贞好友,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回国后曾数年跟随吴禄贞左右,助吴做些联络工作,后参加武昌起义。
宋教仁:字钝初。华兴会副会长,科学补习所文书,后留日学政法。参加同盟会筹备工作,后为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1907年到东北筹划联络“义军”起义,与吴禄贞共同建立同盟会辽东支部。针对日本的侵略阴谋,著有《间岛问题》一书。
程家柽:两湖书院学生,留日后参加拒俄义勇队,同盟会外交部长。归国后,任北京大学农科教授,与肃亲王善耆周璇,协吴禄贞营救革命党人多人。
刘静庵:响应吴禄贞“秀才当兵”的号召,打入新军。先与吕大森等人办“科学补习所”,被查封后,又办“日知会”。因计划响应湖南萍浏醴起义,被发觉而被捕入狱,经吴援求,才免去死刑,后病死狱中。
朱和中:1903年在武昌发表拒俄演书,后参加吴禄贞组织的“花园山聚会”。赴欧留学时,完成了吴禄贞交待的找孙中山先生的任务,向孙传达了吴把革命的依靠力量由会党转向有新思想的学生与新军的建议,促使孙转变了战略布署。
吕大中:1903年发表拒俄演说,1904年创设“科学实习所”,任所长,准备支援华兴会起义,事泄后逃避山中。
善 耆:肃亲王,八面玲珑的人物,民政部尚书,吴、程利用和他的关系,营救过革命党人。
徐世昌:1907年任东三省第一任总督,既欣赏吴禄贞的才干,又担心他“惹事”给自己自添麻烦。1911年为内阁协理大臣,武昌起义后,主张起用袁世凯,并赴彰德与袁私谋。
斋藤季治郎:吴禄贞在士官学校学习时的教官,后被视为“中国通”,日入侵延边的急先锋,“间岛派出所”的所长,为吴在捍卫延边斗争中的“对手”。
柏文蔚:字烈武。在南方参与筹化炸两江总督,事败走东北,后在延吉给吴禄贞当参谋。
韩登举:夹皮沟民间护矿武装的首领,甲武战争时组织“敌恺军”立过战功,在吴禄贞的说服下,又参与了与日本人争间岛的斗争。
奕 匡:庆亲王,军机大臣领班,1911年任内阁总理大臣。为人贪鄙昏庸,结私揽权。武昌起义后,力主起用袁世凯。
袁世凯:1909年被摄政王载沣罢官,武昌起义后,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他陈兵长江,一方面向革命党要挟议和,一方面威逼清廷让权,视吴禄贞为他窃国的最大障碍,派人前往石家庄行刺吴。
何 遂:同盟会员,吴禄贞委任他为参谋,在牵制吴鸿昌进攻山西,与山西义军商议联合,及扣压清廷南下的军火车等方面,表现突出。
吴鸿昌:北洋军的骨干分子,袁世凯的爪牙,署理十二协协统,经常找吴禄贞的岔子,参与谋害吴禄贞。
张世膺:士官生,同盟会员,应邀出任吴的参谋长,后与吴同时殉国。
阎锡山:士官生,武昌起义后发动山西起义,自任山西都督,在吴禄贞一再做工作下,同意建立燕晋联军,参加北方起义。
彭家珍:同盟会员,1911年9月,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武昌起义后,参与吴禄贞策的北方起义,在滦州扣留了清廷购自欧洲的大批军火,促使张绍曾发动兵谏。
编剧:徐小玉 地址:厦门大学西村15-301 电话:0592-2185428
e-mail: xuxy@jingxian.xmu.edu.cn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