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1937年12月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京。
这个月里,一个国家的首都,就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沦陷了……
一座著名的城市,应该有这样的记忆,因为这片土地,有过这样不能忘怀的沦陷……”
剧终,谢幕??50多名演员在音乐声中凝视台下观众30秒,全剧的庄严与震撼达到了极致;台上士兵集体向观众敬礼,台下掌声雷动,观众长时间鼓掌,全场演出唯一的一次掌声响彻北京长安大戏院……昨晚,已在南京成功演出过36场的南京市话剧团话剧《沦陷》在北京公演,它,同样震撼和感动了北京的观众。
五易其稿:史料激发灵感
作为纪念话剧一百周年优秀剧目登陆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沦陷》,其剧本早已获得文化部授予的2005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的优秀剧本奖。据该剧编剧姚远介绍,为了创作《沦陷》,他五易其稿。“我在有关南京抗战史料中,发现了一部外国传教士所写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一篇一篇,一天一天,全是真真切切的记忆。我被这部日记震慑住了。”后来姚远又查阅了《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在史料中,他看到“在那一年的圣诞节,有一个姓卢的中国牧师投水自尽了;在那一年的冬天,拉贝找到一个小伙子,让他去炸日本人的军火库……”这些史料激发了他的灵感,由此产生了构想:描述一个普通家庭在南京沦陷时的遭遇。
一段记忆:展示人性的挣扎
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已被多次搬上银幕,不仅有国内的《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栖霞寺1937》,还有好莱坞的大制作《南京浩劫》,但因表现难度等原因从未在舞台上呈现过,于是《沦陷》成了国内首部话剧作品。该剧不像已有的影视作品那样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着重关注人性,通过“一个家庭之祸,反映城市之灾,国家之伤”的视角,展示人类灵魂深处的搏杀。
《沦陷》讲述了在1937年遭遇南京大屠杀时一个普通南京家庭发生的故事。在这个家庭里,哥哥是一位中国传教士,弟弟是国民党军官,最后当了汉奸,弟媳则沦为日军的慰安妇……面对家破人亡,所有人终于觉醒:唯一能拯救自己和国家命运的,就是“起来与侵略者抗争”……
刚刚在长安大戏院看完演出的李先生对记者说:“《沦陷》在拷问人性,带给人眼泪和思考。这不是一部戏,它更像一段真实的生活,一段惨痛和无法忘怀的记忆。”
阵容超强:震撼了观众
为了把那一段惨烈的历史真实地再现出来,《沦陷》集中了国内超强的主创阵容。总政歌剧院一级导演胡宗琪担任该剧的导演,他以冷峻的手法、史诗的风格赋予该剧强烈的震撼力;空政歌舞团一级作曲吴旋,为130分钟的剧创作了长达80分钟的张弛有度的音乐;担任该剧舞美设计的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黄海威,极具冲击力地表现出大屠杀的场景,在舞台上特别设计了一座城墙,鲜血从城墙上缓缓流下……当悲壮的音乐再度响起,当城墙上滴滴答答地流淌下鲜血,当50位演员谢幕时长时间地凝视观众,长安大戏院里所有的人震惊了,大家一起回到了那个黑色的12月,一起感受疼痛、体味震撼,一起重新回忆那一段历史,那是一段用刺刀雕刻在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记忆!重新审视战争的罪恶,还有民族的劣根性,对于重新认识和平的价值同样重要。
(转自:扬子晚报2007年04月14日 编辑:石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