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前,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热门人选、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前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宣布放弃参选,理由是避免靖国神社问题成为选举争论的焦点;支持率领先、一向支持“靖国参拜”的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也以同样理由,决定今年8月15日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但避而不答当选后是否参拜。
然而,事与愿违,近些天来,“靖国参拜”问题连续成为日本舆论的议论焦点。《朝日新闻》在26日的社论中指出,“无论福田怎么想,小泉对靖国神社的反复参拜已经使之成为日本的一大政治问题。自民党总裁选举根本无法回避靖国神社问题。无论赞成或反对,每个候选人必须就首相的参拜表明立场。”据日本各大媒体的最新民意调查,反对首相参拜的民众约占60%,比半年前上升10多个百分点,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等政要也明确表示反对“靖国参拜”。
日本民意何以出现如此明显的转向?原因有三:第一,日本昭和天皇生前关于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谈话曝光,朝野震动,有人评价其冲击不亚于当年的停战诏书。天皇对二战甲级战犯被合祭的不满、对和平信念的坚持深深地触动了日本民众。第二,首相小泉僵硬的亚洲外交日益引起日本各界的强烈不安,他们希望政府的外交政策能够重归理性。第三,“靖国参拜”挑战的是国际公论,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担心美国等国加入对靖国神社的“炮轰”,因而寻求平息事态。
靖国神社问题有出路吗?日本各界最近一直在讨论以下解决方法:建造新的国立追悼设施;扩建东京千鸟渊战殁者墓苑;将靖国神社移交国家管理,进而移出甲级战犯牌位。《读卖新闻》社论明言,考虑前两者是“解决靖国争端的唯一出路”。
“靖国参拜”,是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最突出症结。而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的更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综合一些亚洲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三条溯源的思路:一是归结为心理问题。认为日本100多年来一直以征服和优越的心态看待中国,如今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理无法适应。
二是归结为实力结构。认为历史上中日从未两强并立,当前的中日之争是态势之争,是结构性问题。更有学者提出,中日目前陷入力量结构均衡的“囚徒困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困境自被打破。
三是归结为日本的“富国强兵”之途。认为日本作为一个对侵略战争没有彻底反思的国家,即使没有中国的强大,也会走向先富国而后“强兵”之路。近10多年来日本国内政治出现“总保守化”趋势,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修改和平宪法等问题的出现,都是为了重新鼓动起日本民众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消除对战争的恐惧和负罪感,进而重新武装日本。
无论是心理、实力还是路径选择问题,在20世纪经历惨痛战争的人们都不希望在21世纪悲剧重演,两个走向昌盛的近邻也并非注定要成为敌人。即将担任日本防卫大学校长的五百旗头真教授曾经撰文指出,日本必须保持与“两个主要国家”的良好关系,一个是“威胁日本生存与国益”的美国,一个是“有利于增进日本国益”的中国。
五百旗头真认为,日中协商合作才是应取的外交策略。信哉此言。中国决非要干涉日本内政,只是希望日本真诚解决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关乎中日关系大局的问题,切实走和平道路,切实推行睦邻外交,为亚洲的发展共同作出贡献。(王恬)
人民日报 2006年0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