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的时节,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旬日之旅,与许多辛勤工作的日本朋友相见,其中的坂村健教授和加加美光行教授,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
坂村健:让古汉字走进信息时代
在东京大学一座僻静的灰色小楼里,坂村健教授接待了我们。为了开发出世界最大的汉字库,他已在这座安静的小楼里伏案工作多年。
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日本人里,治学严谨的坂村教授依然算是个“异类”。据同行的日本朋友介绍说,坂村的严格严厉有许多流传甚广的故事。曾经有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早退,他当时冲出门去,一把抓回了那个学生。如果选修他的课,想及格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
作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信息学知名教授,坂村从事的研究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电子化具有重大意义。他说,最早诞生于美国的电脑技术,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尽管也开发出其他语种的输入法和界面,但是对于从事古代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研究的人来说,还是会遇到不少来自文字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其中缺少现在很少用到、古代典籍中大量存在的生僻字、异体字等,如果不能尽早地引入电脑,这些古代文明将与现代信息社会“隔绝”开来。
为此,坂村教授将这些文字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集纳起来,形成如今包括甲骨文、金文、宋明异体字等在内的11.5万多字的汉字库,每个汉字都以3种字体表示。对这项费时费力、耗资10亿日元的心血结晶,坂村教授选择了将其无偿地提供给微软Windows XP等使用。“我们不是为了赢利而开发的。”在他看来,开放性将是这个系统发挥最大功用的重要保障。
临别时,坂村教授有些自我调侃地说:“我在这里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个日本记者来采访过,见到这么多从中国来的记者,我很感动。希望大家多帮我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利用好这种软件。”
距灰色小楼不远处是一个发掘中的考古现场。这个江户时代的生活遗址就对着坂村教授的窗口。这是一个多么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呀!当坂村教授在古汉字的海洋里不懈钻研时,静静陪伴他左右的,是这样沉默久远的人类文化遗产。终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坂村教授所做的工作,对于古老典籍的研究和文明传承具有怎样的价值。
加加美光行:建设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学术中心
听加加美光行教授讲述伴随他一生的现代中国学研究之路,不由得想起衔泥筑巢的春燕。年轻时,加加美教授在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度过了一段求学岁月,当时他就对中国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日本战败、学校解散后,他仍不改其志,与师友一道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948年将这支学术之烛在爱知重新点亮。
初建时,由于经费缺乏,师生们一边种田,一边读书,如今,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不仅入选日本文部科学省“21世纪重点科研基地工程”,还通过远程多边教研交流系统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合作,建设着一个以爱知大学为中枢的国际性现代中国学研究网络。
回想年轻时,找不到导师辅导自己的中国学研究论文,到如今桃李满天下,加加美教授虽感到些许欣慰,但仍不满足:“不少欧美和日本学者中都有一种双重的中国观,即看重古代中国典籍而轻视鸦片战争后的近现代中国。与受人瞩目的‘汉学’和同样是地域研究的‘日本学’相比,现代中国研究作为学术体系长期未能得到承认。我们就是要进一步突破世界上对中国研究的此类弊端,推进日本、中国等国学界的对话,从而确立这一独立学科??现代中国学的地位。”
加加美教授从26岁即患上肾病,50多年来,他带病研究现代中国问题和培养学术人才。现在还要忍受每周3次透析的痛苦。接受中国新闻代表团采访的那天,原本是他做透析的日子。为了接待我们,他推迟了治疗时间。得知这一切,我们对眼前这位谈吐亲切、执著于中国学研究的老人不禁肃然起敬!
坂村健和加加美光行两位教授,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对中国文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们的工作,不仅传承着人类的文明,而且对于今天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更显得弥足珍贵。(翟娜娜)
《人民日报》 ( 2006-05-23 第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