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善良的人们祈祷战争永不再来,渴望通过正视过去的历史来避免悲剧重演。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频频上演借尸还魂的闹剧,企图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亡灵扯幡招魂。
执政的自民党议员3月31日在提交国会表决的议案中建议,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4月29日),重新命名为“昭和日”(昭和为裕仁天皇的年号),以纪念他的生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每逢4月29日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并将其列为法定假日。在日本于1945年投降后,日政府仍保留了这一节日,但将其改名为“温室日”。然而,这一改动一直让怀有军国主义旧梦的人感到芒刺在背,他们此前就曾两次试图将节日的名字改为“昭和之日”,但都因遭到左派的强烈反对未能成功。
“大和”是日本右翼另一个借尸还魂的幌子。上个月,广岛县按原比例复制了已被击沉海底60年之久、象征日本“帝国精神”的“大和”号战列舰。与此同时,一部斥资15亿日元,以“大和”号为题材,名为《男人的“大和”》的电影,也已开机拍摄。据说,剧中核心人物由日本影视圈一位当红名角扮演,并被要求要表现出日本人所谓“视死如归”的气概。
日本右翼的闹剧一出连着一出,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究竟有怎样的一块土壤,让右倾思潮在那里滋生泛滥?
首先,冷战结束后,日本国民所持有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主义不断上扬占据了社会思潮的中心地位,结果导致政治学意义上的右倾化与整体保守化。其次,在政治家群体更新过程中,经历过战争的老一代人相继退出政治舞台,而标榜民族主义理想的石原慎太郎、登过钓鱼岛的西村真悟、遗族会顾问板垣正等极右翼人物却残留下来。新生代政治家主导国家政权后,在国际关系上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急于摘掉“侵略国家”的帽子,不断涂改侵略战争的丑恶历史。而与右翼政治力量的猖獗形成对照的是旧革新势力的衰落。冷战时期曾与自民党长期抗衡的社会党在改为社民党后实力逐渐衰弱,国会中只有势单力薄的共产党持反对意见,但终究难以扭转大局。此外,美国霸权战略在亚洲的需求与日本想做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正相吻合,从外部刺激了日本保守势力及其军国主义的抬头。
最近,日本自民党新宪法起草委员会宣称,“在昭和64年漫长历史中,日本经历了战争的黑暗和战后经济复兴的奇迹,应当用‘昭和’鼓励和教训后人,因为昭和时代是验证了日本民族生命力的时代”。
怎样看待昭和的历史,向来是涉及是非曲直的原则问题。昭和的历史以1945年为分界,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1929到1945年里,裕仁天皇是军事统帅,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任何对黑暗历史的“自由追思”,都意味着对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否定!而日本在昭和后期的繁荣与发展,恰恰是奉行和平主义路线的结果。假如想玩弄移花接木或是模糊逻辑的手法来混淆历史,不仅不会“验证日本民族生命力”,到头来恐怕只会对日本民族的前程造成伤害。 (高洪)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