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将在2006年后不再批准新的向中国提供不需要偿还的无偿资金合作项目。12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的自卫队新的防卫大纲竟然把中国当作威胁,更是充分暴露了日本的军事野心。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种种迹象表明,某些势力正在努力颠覆日本战后树立的国家观念,重新回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政治风向的变化不能不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疑虑。可以说,日本对华援助的政治象征意义和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观远远大于对华援助的经济含义。另外把与之有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的中国当作威胁为自卫队发展寻找借口的行径,使中国人民更难相信日本政府会珍惜中日友好的大局。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的决策,有可能会给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作为东亚两个重要的国家,中日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有着长期的文化交往,在文化价值观有着许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日本人的含蓄和自强不息值得世人称道,但是,唯独在侵华战争的历史方面,日本政府遮遮掩掩。正是这种暧昧的历史观,让亚洲国家对日本缺乏起码的信任感。人们注意到,日本政府高官多次强调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已经对自己的侵略行为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可是,现实情况正好相反,日本历届政府中的许多高官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执意参拜有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有理由相信,日本政府所作出的种种承诺缺乏诚意。
人们注意到,一些日本政要最近强调日本对华援助带有战争赔偿的性质。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在处理对华援助的问题时,更应当小心从事,因为其中负载着中日两国的历史积怨,承担着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历史重任。如果因为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而取消对华援助,那么,很有可能给中国人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日本人不再愿意承担历史的责任。这是中日两国友好人士所不愿意看到的。另外,日本的军事发展如果是依靠“中国威胁论”为借口的话,那就是日本政府自己对维护中日友好大局太不负责任,不珍惜了。
中日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是源于历史的误会,而是由于日本政界一些领导人在发展中日关系方面步入了误区。日本的历史观随着日本政府的更迭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日本新一代政治家特别是战后出生的政府高官,对日本的历史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在所谓务实的外交策略下,对日本周边国家采取了更加充满敌意的政策。这种为了追求大国梦想而不惜改变日本国家观念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互为依存。如果仍然奉行军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甚至突出荒谬的中国是其“军事威胁”的论调,那么,不论是否取消对华援助,都无法改变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
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回顾和展望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编制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宣言书。中日两国正常关系,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同情和理解日本人民,并要求日本政府认真反省过去的历史,奉行睦邻政策的基础之上的。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需要维护,但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史为鉴”,在对历史有清楚的认识之后才会有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也只有在共同的基础上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次,在充分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解决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十分复杂。在解决诸如钓鱼岛和东海划界问题时,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而不应该不适当的手段,煽动民众对中国的敌对情绪。
第三,在经济利益问题上,应当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在互利互让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一切领域发生的矛盾。中国政府曾经提出,在有争议的东海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积极响应。这说明,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好真诚解决两国经济问题的准备。
第四,面对亚洲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日两国应当起到带头的作用,像欧洲的法德两国一样,成为亚洲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目前,在亚洲经济自由化方面,两国之间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要想整合亚洲市场,中日两国必须首先整合两国的市场。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过多地看到了两国之间贸易的竞争性,而没有看到两国直接贸易的互补性。在亚洲市场上乃至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背后拆台的做法。这是有损两国共同经济利益的举动。今后,中日两国政府应当建立经济贸易经常性磋商机制,通过一个比较完善的政府平台,协调立场,共同维护两国经济利益。
中日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不是源于两国人民对历史的误会,而是由于日本政界某些领导错误的政策引导所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解开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死结,日本政府必须认真反省自己的对华政策,必须从实际行动上遵守两国业已达成的各项协议,必须用长远发展的眼光认真对待两国之间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国民积极发展中日友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