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两部夺标呼声很高的日本独立电影:黑泽清的《光明未来》与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虽然双双落选,却让世界再次记住了日本电影。
走向世界影坛
如果说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是日本电影敲开了世界影坛的大门的话,那么1990年这位“黑泽天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则无疑再次把世界影坛的目光吸引到了日本。是年,小栗康平导演的《死之棘》拿下戛纳评委会大奖,竹中直人的《无能的人》在威尼斯再掀热潮,从此日本新老电影人联手再造辉煌。仅1995年到1998年,就有37部日本电影在包括戛纳、威尼斯、柏林在内的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一走向国际的势头在1997年达到了最高峰???今村昌平的《鳗鱼》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北野武的《花火》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北野武算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导演中坚力量的旗手,出身于曲艺演员的他,自1989年首次执导《凶暴之男》以来,不断破坏“规范”电影文法与台词,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削落美学”。这些以蓝色为基调的影像,让“北野蓝”驰名世界。据北野武自己说,蓝色的背景,一方面可
以从情绪上表现出求生的艰难,另一方面,从表演艺术角度讲,也可以如白纸般衬托出人物的细微变化。如1991年《那个夏天,最宁静的海》、1996年《坏孩子的天空》以及1998年《花火》,灰蓝色流淌在画面的细微之处,使他惯常讨论的爱与死、青春与暴力的主题呼之欲出。在北野武的电影中,血腥场面繁多,而这些暴力往往是突然间满不在乎地发生,令人不寒而栗。冷酷血腥之下竟藏着最柔软的温情,这恐怕完美地统一了传统日本男人的刚烈与现代男人的柔情吧。
大制片厂纷纷崩溃
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大制片厂纷纷崩溃,取而代之的是迅速蓬勃发展的“独立(制片)电影”。所谓独立(制片)电影,指的是区别于从制作到发行、放映全线垄断的大制片厂拍片体制,由独立的制片公司专门进行电影制作的运作方式,简称独立电影。以《罗生门》为代表的日本20世纪50年代电影黄金时期的作品基本都出自松竹、大映、东宝、东映这四大电影公司之手。像我们熟悉的高仓健主演的所有影片都是典型的大制片厂电影。1999年,高仓健和他的老搭档降旗康男导演合作了他的第202部作品《铁道员》,在讲述北海道一个即将被废弃的小站站长的怀旧故事的同时,也极具象征意味地暗示出昔日辉煌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衰落。事实上,摄制组的大部分成员在影片拍摄后也全部退休了。
独立电影迅速繁荣
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通过各种途径创作独立电影的日本年轻电影人开始大显身手。以1996年为例:松竹、东宝、东映三大公司(大映已倒闭)制片59部,独立电影116部。该年《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中9部都是独立电影作品,大制片厂只占1部。近年来,随着独立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河濑直美、黑泽清、青山真治、萨布、冢本晋也等一批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日趋成熟,他们的作品相继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认可。
身兼小说家的青山真治导演可谓日本独立制片的一面旗帜。2001年他终于把自己创作的曾获“三岛由纪夫奖”的小说《尤里卡》搬上银幕。该片可以说没有任何悬念,所有可能在其它电影中大肆渲染的卖点???暴力、凶杀、色情、复仇等等在这里全都进行了最大程度的钝化和冷处理。与北野武不同,青山真治习惯于将血腥暴力的冲突场景以舒缓的节奏表现,搭配抒情配乐,以表现出那种不断冲突、与世隔绝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导演的温暖而又凛冽的黑色风格。
近年来,日本电影似乎没有经典了。因为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日本电影多是新锐的独立电影,比如青山真治的《人造天堂》获得2000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奖、冢本晋也的《六月的蛇》获得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这些影片无论从规模还是宣传力度上来说,都很难与大制片厂时期的日本电影相提并论。有分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电影大制片厂的衰落是对日本电影的一次重创,但是谁又能说随之而兴起的独立电影对电影来说,不是一种更好的尝试呢。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