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纪念抗战必须有实际行动,相对918爱国网在2004年发起的“援助抗战老兵行动”,郭力和方军两位先生是先行者。今天是“七七抗战”82周年,特转发此文以誌纪念。
2019年7月7日前,宏承号创始人郭力先生委托著名抗战作家方军先生为三位百岁老兵敬赠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左一为方军先生
方军在沈阳采访102岁国军抗战将士蒋润苑,他亲历了西安事变,参加了全部八年抗战。方军问他对台湾的看法,老人泣不成声:我们是一个祖宗啊!
采访抗战老兵夏奇峰,他1916年8月出生,今年103岁。他是1937年参加国军抗战,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在黄埔军校任教,1949年随军起义。他的母亲因为交不起公粮,借不到钱,1952年跳井自杀。他的儿子和我同岁。1954年生,1973年,我参军,他的儿子却被打死。夏老的学生中有18人去台湾。其中一人获得中将军衔。
在沈阳,采访百岁国军抗战老兵油宏熙,他17岁遇七七事变,因仇恨日本鬼子参军。参加台儿庄战役。石牌保卫战。解放后参加志愿军去朝鲜作战,任炮兵营的参谋长。现在每月七千,儿子都是大款。对生活充满希望。
郭力(右一)接老兵前往慰问现场
“7月8日清晨5时许,日军炮击宛平城,并向中国守军发动攻击,29军奋勇抵抗,誓与宛平共存亡。战斗打了20多天,在后无援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29军被迫撤出卢沟桥。撤退前,29军决定组织大刀敢死队夜袭日军。趁着夜色,敢死队员们偷偷潜入对方营地,挥舞着大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杀得‘老日’们鬼哭狼嚎。”提起当年打日本的事,29军抗战老兵赵金典慷慨激昂。坐他对面的郭力听得出神,仿佛回到那个子弹横飞的年代。
记者出身的郭力,曾写过许多有关抗战老兵的报道。他笔下的老兵,不乏一些国民党将士——因为历史原因,他们多隐匿乡间,鲜少人知。想要找到他们,谈何容易?多少条泥泞的小路曾留下过郭力的脚印,多少间简陋的房屋出现过他的身影。一个、两个、三个……每找到一个老兵,都让他欣喜若狂。虽然一己之力甚是微弱,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召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寻找老兵的队伍中来。
据他介绍,目前,平顶山地区已找到100余名抗战老兵,其中特困老兵占四分之一。郭力说,抗战老兵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如果我们再不为他们做点什么,就真的来不及了。历史不可能被遗忘,而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不可能被复制。寻找经历者、见证者,是媒体人必须的担当。我们希望尽量减少因历史老人悄然离开而留下的历史空白。哪怕能多唤醒一个人的抗战记忆,我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许多人是因为看了郭力的报道,才认识了这群老兵,并自愿加入关注老兵的行列。在郭力多年来寻找的抗战老兵中,涉及老八路、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东北联军、侵华日军老兵、被强掳劳工、“慰安妇”、战争细菌战受害者、爱国华侨、日军子女、国军子女、美军飞虎队等。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郭力走上这条特殊的寻找抗战老兵之路的呢?
原来,出身书香门第的郭力,小时候就常听祖父郭文煊讲述当年在辅仁大学求学时的经历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当时虽然不解其中的微言大义,但在他心中却埋下全面了解抗战历史的欲望。2002年,时任报社记者的郭力,偶然接听到一个曾被掳往日本做劳工的中国劳工维权的热线电话。他激动不已,兴奋地高声呐喊:“找到了,我找到了一位抗战老兵!”
郭力找到的第一位抗战老兵是张学仁。
1943年,侵华日军攻打洛阳,由于使用毒气,洛阳失守。当时年仅21岁的张学仁和战友一起被强掳至日本山口县做苦工,受尽非人的奴役。1945年日本投降后,活下来的他与其他部分劳工侥幸回国。次年10月,张学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而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三级勋章。
张学仁告诉郭力,现在他在四处奔波找寻当年的战友。
郭力为此十分动容,撰写了《八旬老人张学仁,豁上老命讨血债》,而后一系列新闻追踪《一声“讨血债”唤来九劳工河南“讨债团”麾下十老翁》《昨天,劳工“讨债团”誓师新乡》《日本中国劳工问题调查团抵豫》等相继见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报道在省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几年后,郭力因工作岗位调整,不再做记者,实地采访机会少了,他便尽心为各大媒体提供线索。2007年7月2日,《大河报》刊发的《经历七七事变的河南老兵》中有这样一段话:“几天前,《魅力中国》杂志社的执行主编郭力先生向记者透露一条信息: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抗战的国民革命军29军老兵,大陆仍在世的只有7位,而河南就有两位。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经历过那场打响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保卫战的见证者,现在都已经是耄耋老人。”
文中所记的郭力事件,是他鼎力支持中国作家方军组织的——29军幸存抗战老兵2010年在卢沟桥的最后一次集中寻访活动。这些老兵是内地15位幸存者代表。在工作脱不开身的情况下,郭力特委派代表到现场祝贺。
离开媒体的郭力开始自办企业,同时不忘自己的这一人生使命。而后多年,他用实业引领公益慈善,为找到的老兵们做实事。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他利用自己的企业“宏承号”公司,发起“谁和宏承号一起去给抗战老兵送个红包”活动。郭力说,战争的硝烟距离我们似乎已经很远,当年从抗日战争中活下来的抗战老兵,多数已离我们而去,如今存活下来的年龄最小的也80多岁了,最大的100岁有余。他们大多数现在已丧失劳动能力,且体弱多病,但他们血液中流淌着坚强不屈的意志。他们曾为国家流血受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记住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慰藉。
每逢佳节,郭力都会跟志愿者拎着大米、面粉及日用品去慰问他们发现的老兵。大伙儿一块凑钱租车去,这其中也有80后、90后。2015新春前夕,他便参与了多位爱心人士共同组织的“抗战老兵慰问行”活动。他们自备礼物,慰问了舞钢市104岁的孙文安老人——河南省境内目前年纪最大的抗战老兵。老人曾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战役、豫中会战等。日本战败投降后,他回家务农,几十年来一直跟女儿、外孙一起在市林业局家属院生活。
从2002年至今,郭力关注抗战老兵已过17个年头。2015年9月3日,正逢抗战胜利70周年,听说部分国民党老兵受邀将参加抗战胜利阅兵,郭力高兴极了,那将是他和老兵们期待已久的时刻。他要给抗战老兵赠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奚同发见习记者 申梦
《企业家日报》驻河南首席记者 李代广
相关链接:
蜂子回忆:为抗战老兵设计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3年冬,蜂子跟随宏承号和河南地区寻找老兵志愿者老玉米来到平顶山,看望那里的老兵。宏承号创始人郭力说:76年前中华儿女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抵抗最坚决、参与最广泛并最终赢得胜利和荣光的反侵略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坚韧不屈,共赴国难,视死如归的伟大抗战精神,中华子孙当世代相传,光耀千秋!
抗战的硝烟离已远去,当年从抗日战争中活下来的抗战老兵,绝大多数已经离我们而去,如今最小的也已80多岁,最大的100有余。现今他们虽已丧失了劳动能力且体弱多病,但是他们血液中坚强不屈的意志,依然铁骨铮铮。他们曾经为国家流血受伤,我们这个民族应该尊重他们、帮助他们。
这些平淡而又神奇的老人,在他们那满头银发上能看到的是久去的历史。他们不怕死亡,怕的是遗忘。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英雄,让我们再去看一眼这些正在消逝的抗战老兵,说句难听的,让老兵有尊严的死去!
转眼2年过去了,那些老兵的话让蜂子永远也不能忘记。很多老兵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居住条件极差,他们不敢说自己当过兵,打过日本人,身上的伤疤让他们在每个寒冷的冬日重复的战争的疼痛。蜂子那天见了2个未经证实的老兵,他们是听说有人要来看老兵前来登记的,志愿者他们对每个老兵进行复核登记,给他们在生活上一定的帮助。要核实他们所在部队番号、兵种、使用什么武器等等。尽管在每次询问前,志愿者都要反复安慰老兵,让他们不要激动,但老兵们说起当时的情景,情绪都难以控制。
宏承号总经理艾娟慰问抗战老兵
“他们都死了,就活我一个”,说着撩起裤腿,让我们看他的枪伤,当脱掉袜子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哭了,脚趾头都没有了……补丁袜子、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烂毛裤,老兵眼神依然坚定,向我们诉说着那一幕幕的场景。
采访抗战老兵
2015年初夏,宏承号去安阳看望那里的老兵。舞钢区104岁的孙文安老人。他是河南境内年纪最大的抗战老兵。老人的记忆把大家带回到那个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年代。老人1934年参军,在国民党庞炳勋的40军服役。1938年,武汉会战开始,40军在商城、麻城、红安一带与日军作战。孙文安所在部队遭到日军的围困,打散后撤退时,老人与军需官等人被困山谷中,他乔装打扮,一路艰辛才得以逃脱最终归队。接着跟随40军渡过黄河,参加了中条山战役,在晋城、阳城、林县一带与日军游击作战。后来又参加台儿庄战役。在台儿庄保卫战中,全连120人只剩不到二十人,连长牺牲,由二连组织奋勇队夺回连长尸体,20名勇士赤裸上身,17人牺牲,才获成功。老人说:我们不要钱,我想要个奖章!郭力先生回到郑州后对我说:你来设计这个纪念章,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宏承号总经理慰问抗战老兵
前年恰逢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在这个时候把这个纪念章送到老兵的手里,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个安慰,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是一份尊严。
作者: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