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吴强文本报记者彭幼龙摄 在新闸路一幢普通的居民住宅大楼中,93岁的李俊卿老人一说起日军的暴行便满腔义愤。 看到本报5月28日的“抗战胜利六十年”特刊后,李俊卿老人颤抖着提笔手书了一份“难忘的民族恨、血泪仇”回忆录,然后非要自己20岁的小孙子赶紧送到报社来。 早有凌云志 李俊卿是山东胶东人,早年到威海商铺中做学徒。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沈阳沦陷。年方19岁的李俊卿听说之后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当即加入了街头的抗日大游行队伍,冲在最前面。他形容那时的自己是“咆哮的狮子下了山冈”。回家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脸盆、口杯都是日本货,当即全部砸掉。 1940年,李俊卿开始有意识地为抗日根据地工作。得知胶东根据地缺乏油印设备,李俊卿掏钱购买,再以10公斤山楂覆盖,躲过鬼子检查;他独创了在骡子耳朵中藏情报的方法,避开了“二鬼子”的检查…… 血债不堪忆 1943年10月1日,李俊卿家所在的荣城市人和镇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当时,他的弟媳刚刚生产,正在坐月子;李俊卿的母亲、妻子要照顾她;82岁高龄的祖父腿脚不便,都无法逃离。结果,这4个人连同才出生3天的小侄女都被炸惨死。小侄女的头部是事后在路边找到的。 得知这个消息,李俊卿悲愤交加,他骑着自行车从威海连续骑了7个小时赶回家中。国仇家恨一齐涌上李俊卿心头,从此他更全身心投入到抗日中去。 |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