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龙日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后山台地上,为当年侵龙日军的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这里原是当地赵氏大姓的私家宗祠,碑刻记载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宗祠占地2亩多,由一正两厢和面楼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共有房舍22间。由于宗祠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且内部空间较大,1942年日军侵入龙陵后,被强行占用作驻军司令部及侵滇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驻地。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有56师团板口少将、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参谋长水上源藏少将等来此坐阵,指挥调度腾冲、龙陵、松山等处驻军与我远征军周旋作战,为强化日军对这一地区的血腥统治发挥了核心作用。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反攻龙陵,曾在这里与日军发生长时间的激烈争夺,双方死亡达数百人之多。战后,这里曾一度被用作白塔小学校舍。2000年小学搬迁后,归还当地赵姓家族管理,并于2003年6月集资9万元作了全面修复。

  驻龙日军军政班本部旧址

  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内,为日军侵占龙陵期间的军政班所在地。旧址原属居民宅院,1912年由当地富户赵世钊所建。房舍为土木结构,由一正、两耳、两厢和照壁、大门组成一个封闭式院落,占地面积8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1942年日军入侵龙陵,强占该院作为军政班本部驻地,前后入住两年多时间。日军战败后由赵姓收回使用,1950年土改时,由政府没收交由县农场使用,现为县农业局公房。
  军政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行政机构之一。一般由占领军中有行政经验的中高级军官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被占区的奴化宣传教育、组建管理汉奸政府,抓丁派夫、征收钱粮及司法审理等殖民统治事务。日军占领龙陵期间所设的军政班本部,由当时的驻龙日军大尉田岛寿嗣和江口先后任部长,下设15~20人,分别负责相关的军政事务。先后承担组建了龙陵伪县政府、维持会等汉奸组织,并在“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下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派粮派款,草菅人命,对我全县各族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历经60多年的风雨,该旧址目前仍基本保存完整。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

  位于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为当地董姓人家私宅。房屋始建于1921年,为一土木结构的串连式四合院,占地1.26亩,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全院有大小房舍30间,内部装饰精巧华丽,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大院。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被强占为城区日军慰安所。在1942年至1944年的两年中,长期住有从日本、韩国征来的15名慰安妇供日军官兵淫乐。1944年10月远征军以10万人马围攻龙陵,在战斗最激烈的11月1日,这些无辜的慰安妇全部被日军押到观音寺脚下汤家沟枪杀或强迫服毒自杀。
  此大院目前无人居住,自然损坏较为严重。

  白塔日军慰安所旧址

  位于龙陵城区西北侧白塔村内,属段春鸿户私宅。房屋始建于明末清初,共3幢8间,占地210平方米。1942年日军入侵龙陵后,将其强行占用为慰安所驻地,先后从潞西和龙陵各地强抢民女数人关在该宅耳房内供官兵发泄享乐,前后达两年之久。1944年11月龙陵光复后,慰安所被解散,房屋归还段姓使用,至今房内仍有日军当年开凿的战壕及射孔等遗迹。

  日伪县政府旧址

  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内,是一所四合院,始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540平方米。房主赵鹏程原是当地一颇具恶名的富绅,1942年日军入侵龙陵,他因主动投降而受宠,被日军封为伪县长。之后,为了讨好日寇,他主动把自家的住宅捐献出来,作为伪政府的办公地点,公开挂牌招降纳叛,网罗一批地痞流氓组建了一套包括民政、司法、财政、内务、警事等科局在内的伪政府工作机构,帮助日军在全县开展征粮征款、抓丁派夫、捉拿人犯以及推行奴化教育等殖民活动,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推行效尽了犬马之劳。也在全县人民当中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该伪政府旧址今为当地村民赵成龙户使用,整体风貌仍基本保存了当年的旧观。

  龙陵日军农业试验场场部旧址

  位于龙陵县城东南龙山社区县委党校内,为一组三进两院的传统中式建筑群,现有房舍共7幢23间,占地面积约3亩。建筑群始于清光绪年间,原为当地村社义学校址,后改为杨姓私家宗祠。1942年日军入侵龙陵,被强行占作农业试验场场部,内设熟悉农业技术的日军官兵10余人,征用城区周围农田300多亩,并抽派当地农民200余人为“苦力”组成龙陵农业试验场,按照日本技术模式组织种植粮食、蔬菜和茶叶等农作物。一方面用所得产品供给当地驻军以弥补其后勤供应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试验为日后的长期占领积累经验。据当地村民介绍,日军的这个农业试验场从1942年下半年开办,至1944年下半年中国远征军围攻龙陵时解散,前后存在了两年多时间,该村现年70多岁的老人吴桥良,当年曾亲眼目睹侵略者的办场过程。

  白塔日文学校旧址

  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内,为当地村民赵志广户住宅。始建于民国初年,由一正一厢两幢房屋组成一个院落,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为了推行奴化教育,由伪政府教育科中懂日语的赵寿钦出面征用该宅创办日文学校,招收汉奸和部分为其办事的当地人入学学习日文。此间,为了便于讲课,日军还将主房正中的两根柱子锯掉以扩大教室空间。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龙陵,日文学校被解散,房屋退还原房主使用至今。

  下坪日军马厩旧址

  位于龙陵城西郊云山下坪村内,为当地村民姜礼周户住宅。宅院始建于清末,由一正两厢三幢房屋组成一个院落,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房主外出逃难,该房遂被日军占为养马场所,前后长达两年之久。1944年远征军反攻龙陵,曾在这里与日军发生激烈枪战,时至今日,在该房的梁柱墙壁上仍留有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东卡日军碉堡

  位于龙陵城区东卡抗战文化广场内,为日军侵占龙陵期间设置的军事关卡之一。原为四座,分置于路口南北两侧,主要控制城区出入通道。1944年11月初我远征军围攻龙陵时被摧毁3座,现仅存一座。碉堡用钢筋水泥浇铸成六边形,占地面积10平方米、高1.8米、壁厚0.2米,碉堡西南为转折入口,其余各面分设槽形射孔三组,平时常设守兵一个小队。1944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三路大军合围龙陵城,负责东线攻击任务的荣誉第一师数千人在这里遇到守城日军的顽强狙击,在多次派敢死队冲锋爆破均不奏效的情况下,从增援部队调来火焰喷射器实施逐个火攻,才最终将守敌全部烧死,夺占了东卡。东卡之战是整个龙陵争夺战中最血腥的要塞攻坚战,在短短几天的激烈争夺中,守敌460余人全部陈尸阵前,我远征军也为此付出了几千人的惨重代价。作为这场血战的唯一证物,该碉堡于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老东坡日军阵地

  位于龙陵县城东南老东坡一带山梁上,是日军为控制龙陵县城而设置的主要防护阵地。老东坡为滇西高黎贡山支脉,由大垴子、老东坡和矿洞坡三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1700米。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环绕龙陵坝子约10余公里,素为龙陵县城的主要外围屏障。1942年5月日军侵占龙陵后,日本南洋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前来视察,见老东坡地形如此重要,乃下令派两个大队的兵力沿山驻防,征派大量民夫和缅印军俘虏以山顶为中心层层修建作战工事,并用战壕与龙陵县城相连,形成一个珠网状的强大防御体系。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龙陵,在这里遇到了守山日军的长期抵抗,先是6月、7月两次围攻均因日军工事坚固,火力强大而失败。直到9月松山收复,我远征军71军主力上万人在后续部队支援下从东西两面实施钳形夹击,切断日军所有后路,才于1944年9月16日将老东坡一举攻克。老东坡之战是整个龙陵战区最关键的高地争夺战,在近4个月的三次大规模争夺中,日方守军1200余人全部战死,我方伤亡达2000多人。60年后的今天,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在整个老东坡约10平方公里的山梁上,仍散布着大量密如蛛网般的日军战壕通道及星罗棋布的地堡暗碉等。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