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位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70年后重返卢沟桥,缅怀历史。他们是当年“七七事变”幸存的29军老兵。
老兵们中的多数人都是70年来首次回访卢沟桥,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87岁。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的马步先、沈甸之、吴江平,河南的崔金品、赵金典、赵新立,重庆的张可宗,天津的孙敬生和南京的李鸿斌。
老兵卢沟桥上行军礼
由于老兵们年岁已高,不得不在家人的陪同下参加纪念活动。有的老兵还特意佩戴了当年在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赵新立告诉记者,他胸前佩戴的勋章,一个是淮海战役勋章,另一个是渡江战役勋章。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宛平城外,“卢沟晓月”碑亭前,9位老兵在口号的指令下列队报数并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人们行军礼。尽管有的老人行军礼时,手不停地发抖,但仍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一,二,三……八,九!”老人们洪亮的声音在卢沟桥上空回荡。
朗读诗句时热泪盈眶
“民族兴旺的命运,正担在我们两肩……挥舞起锐利的剑,冲杀向敌人的胸前,报了民族仇,偿了我的愿,死有何憾,死有何怨!”87岁的老兵,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顾问沈甸之激动地当众朗读当年写下的豪迈诗句,动情之处,不由得眼眶湿润。
15分钟的纪念活动结束后,赵金典等几位老人由于身体不支,不得不返回宾馆休息。而其余的老人则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参加活动前立“生死状”
9位老兵中,88岁的赵金典由于患有脑血栓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参加纪念活动。组织者之一张国威告诉记者,出于身体原因,原本没有打算让赵金典参加,可是老人一听说有这样的活动,就坚持要来。临行前,他的儿子对张国威说,老人多年来都盼望回到卢沟桥,只要能满足他的愿望,就算出现危险,也绝不怪罪他人。
崔金品老人在出发前,也通过他的孙女以手机短信形式立下“生死状”。儿女们不得不陪着老人前来参加纪念活动。
二战劳工为老兵献花
5位目前居住在北京的二战被虏日劳工昨天也来到纪念活动现场。78岁的幸存劳工李良杰说:“如果没有这些老兵,我当年就回不了国。”为了对老兵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