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日本朝野上下掀起了美化“大东亚战争”、否
认战争责任的逆潮,而且泛滥至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自然,这种逆历史
潮流而动的态势绝非突如其来,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国际、国内的背
景因素。本文拟从分析战后初期日本的政治走势入手,揭示50年代初期日本
战争责任意识淡化和皇国史观回潮的种种表现,进而从另一个侧面解析日本
战争责任“顽疾”的症结所在。
(一)
1951年9月8日,美国排斥中国(包括台湾)、韩国和朝鲜参加,不计苏
联等国的反对,片面通过了旧金山对日讲和条约。从此,日本政界的领导人
几乎毫无例外的认为,战争处理问题已经划上了句号,不必为战争责任问题
再费周章。
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书》中宣布日本已经结束了“战后”,日
本官方之所以在这一年做出如此宣布:第一、1956年日苏之间正式恢复了邦
交,在日本官方看来,表明日本同交战国之间的“恩怨”已经结束。战争责
任问题不复存在;第二,也是在这一年,抑留在苏联西伯利亚的原关东军最
后一批士兵回国,经中国战犯审判机关宽大释放或不予起诉的一批战犯也同
时踏上归途,这样,由于战争原因滞留在海外的邦人(除个别服刑战犯外)
全部回国,日本在海外不再有什么牵挂,意味着战争遗留问题也“全面”解
决;第三、还是在这一年,日本被吸收为联合国成员国,遂自以为加入联合
国则意味日本已被国际社会所接纳,历史问题当然就成了过去。
(二)
旧金山条约签字后,尤其是日本宣布结束“战后”之后,出台了一系列
逆潮流而动的法规、政策和举措。
1、释放战犯,重新启用负有战争责任的政治家、官僚以及旧军人、司
法、警察等人员。
2、“内向型”追悼会及参拜靖国神社
1952年5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新宿御苑召开战后首次“全国战没者追
悼式”,首相吉田茂为追悼会定了“调子”:
第一 他们所悼念的战没者是指在侵略战争中战死的300万日本军人,不
包括由于日本的侵略战争而牺牲的3000万以上的亚太国家、地区的战没者。
第二、称颂战没者“奠定了和平基础”、“为了东洋和平”、是“为国
殉难”。
第三、不承认日本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也是从
这个时期起,日本内阁成员开始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3、军人恩给制度的复活
1945年11月,占领军总司令部认为日本的军人恩给制度是“希图永续世
袭军人阶级的手段,成为日本侵略政策的最大源泉”,所以下令废除一切军
人恩给制度。但从1951年10月起,到50年代末,战争时期的恩给制度几乎全
部恢复。
4、文化教育界的复古倒退
50年代初中期开始,逆民主潮流的教育三法案出台,强化了对教科书审
定,执政党攻击教科书的小册子出笼。
(三)
战后初期被解散的右翼团体相继露出水面,并逐渐呈现活跃趋势。
综上,围绕着战争责任问题,日本政界的一系列举措和种种表现大多发
生在旧金山条约签字之后,美国人出于冷战的需要放虎归山,失去约束的日
本国家机器在没有经过战争责任追究的政府要员的主宰下,很快因循皇国史
观的“惯性”运转,战争责任问题遂被搁置下来或弃之脑后,同时,战争时
期反民主、反进步、反自由的皇国主义货色应运回潮和复辟,诱发了社会右
翼势力的复苏和泛滥,为后来朝野上下否定战争责任、美化“大东亚战争”
、掀起一股又一股翻案歪风埋下了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