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y.com.cn/epublish/gb/paper1/1601/class000100014/hwz18146.htm
走进慰安所见证日军暴行
从1937年到1942年,朴永心在南京一所慰安所里度过了近3年的痛苦岁月,只有找到当年的这一慰安所,才是对日军暴行最有力的证明。经过媒体和此次调查发起人、旅日华人朱弘的10个多月的寻找、对证,最终将视线锁定在利济巷2号。但到底是否确凿呢?昨天,终于得到了朴永心老人的亲口印证。
昨天下午1点多,朴永心老人坐着轮椅被缓缓地推进了利济巷,也许是老天也照顾到她的身体,就在这时,一直下着的细雨倏然停了。利济巷一带在解放前是南京最繁荣的地段之一,街上店铺相连,然而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老街逐渐沉寂,靠西面的一排街已经拆掉,周围在施工,每当下雨,街头一片泥泞,今天也不例外。
在日军进城前,这儿归一位国民党中将杨普庆所有,称作普庆新村。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位中将逃难离去,留下的房屋被日军占领,其中的2号也成了日军慰安所。
朴永心喃喃自语:“就是这儿了”
2003年11月20日阴雨绵绵的南京城夹着初冬的冷风,似乎在为朴永心当年的遭遇落泪。中午1点半,坐在推车上的朴永心围着厚厚的黑色围巾,来到等待她指认的南京利济巷2号,在这里,她要撕开心中的伤痕,也要理清1939年关于她的那页历史。
利济巷2号是上世纪30年代一幢敦实的2层洋房,起初就是按照日式房屋的结构建造。
普庆新村、东方旅馆……这里的名称几经更迭。如今,外面的灰墙只要轻轻碰一下就会有石灰哗哗散落。洋房的一楼是卤菜店、面食铺、小吃店,嘈杂的人声给这个老楼添了点色调。然而,光阴流逝,几十年的时间让这栋老楼蒙上了一绺绺黑烟的痕迹???老楼已如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
在进入老楼外围的那一刻,朴永心老人表情已经十分尴尬,她目光有些游离地和专程赶来的利济巷2号老居民,77岁的沈玲握了手,沈玲老人红红的眼圈让朴永心的眼眶也开始潮湿起来,她一句话不说,还算镇定平和。沿着黑漆漆的弄堂走向利济巷2号门口,滴滴嗒嗒的雨水沿着挂着蜘蛛网的弄堂屋檐往下落,在2号的红漆木门出现在老人面前时,老人抬头往楼上瞧了一眼,良久,喃喃自语了一句“就是这儿了。”
说完,老人低下了头,泪水瞬间顺着面颊流了出来。双肩颤动,抑制不住的悲声,撕心裂肺,攥着一个黑红花纹相间的手绢不停地抹眼泪,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沈玲老人则轻轻拍着朴永心的胳膊,叹着气说:“她认出来了,她一定认出来了!”
近10分钟后,老人逐渐平静下来。她深深吸了口气,说了一句“进去吧。”
走进“19号”:老人伤心欲绝
人们搀扶着老人走进木门,老人腿脚不好,就一步步踱进去。门内黑漆漆的,只能趁着楼梯间窗户透进的微弱的光,摸索着上楼梯,直到有白炽灯照明,才能看得清脚下。楼梯宽度仅能勉强容纳两个人的宽度,脚下是楼板松动的咔咔声,木板墙体上是挂着一丝丝蜘蛛网的黑条,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当年的朴永心老人是18岁的妙龄少女,拥有清纯的美貌,她的美在这里被当年的日本兵无情地摧残,当初的花样年华化成了苦难的记忆。
走上2楼,没有人指引方向,老人却是自顾自地左转,走进了第三间房间。这里正是快报在今年初协助中国学者找寻的19号房间。这间房间是2楼16间房间中普通的一间,布置和其他房间一样:不足15平米,一进门的右侧向里面凹进一块,面积大约3平米左右。老住户陶小年告诉记者,这个凹下去的一块以前就是为了放床所用,房间朝窗的位置可能摆放的是吃酒的桌子。房间里的木板已经破旧的辨别不出颜色,墙已经泛黄,绛红色的窗棂上积着灰,窗户的结构仅能简单地拉一个布窗帘。
老人在房间里仔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呼吸开始急促,她开始激烈地挥动胳膊,使劲地往地下坠,几乎坐到了地板上,随行的人都拉不动,朴永心老人蹲在地上,开始重重地捶胸口,身子晃动着,甩开扶她的人,撕心裂肺地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与朴永心平时亲近的朱弘见状上前劝慰,被极度愤怒的老人踢了一脚。随后,她坐在板凳上,抬头看着周围熟悉的随行人员,叫着“你们都是谁!怎么都是陌生人!”在调查发起人,朴永心平时亲近的朱弘说了一句日语后,老人甚至使劲力气,踢了他一脚。甚至忿忿地盯着其中一个随行者。这位随行者事后告诉记者,老人在房间里盯他的那一刻,她的眼中满是愤恨。朴永心老人在房间里待了10分钟左右,在这10分钟里,她推倒了一个朝鲜随行者,面对房间里凹进去的那块地方,说着“要撞墙”、“要跳楼”之类的话。还有一些嘴里咕哝的话,就是谁都听不懂的了。
在19号房间,老人激烈的反应让中外学者并没有问到任何的问题。但是种种现象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日本学者西野琉美子分析说:“她(朴永心)在门口反应如此激烈,上了楼又很熟悉地左转,走进19号,这一切都说明老人还记得,她认出来了!”离开利济巷2号,朴永心老人在稍微平静之后在附近的居民家上了厕所,出来后就平和了一些。心理医生小野舒了口气:“这就好,这样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老人的神经,不至于威胁到她的生命。”
《现代快报》、《现代金报》供本报专稿
■历史重现
慰安所剥夺了姑娘的青春
64年前的回忆,在这位年事已高的朴永心老人心中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她在平壤时向西野琉美子介绍的情况,“当年在南京的那所慰安所里,她被起名叫“歌丸”,房间是19号;那所慰安所是一幢3层的水泥楼,附近有水;她当时住在楼上,窗户朝北,此外,里面的慰安妇几乎都是朝鲜人。”“19号”、“有水”、“朝鲜人”……这些,都被周围的居民所证实,住在利济巷2号路对面的张邦友、从利济巷6号的自家阳台上可以清楚看到利济巷2号慰安所情况的沈玲,以及解放后一直住在利济巷2号的陶小年还给记者介绍了更多当时的情况。
据他们回忆:在利济巷2号的走廊里,即使是轻轻走动,都会有重重的咔咔声。1米多宽的走廊里狭窄而灰暗,如果不照明,即使在白天也是只能模糊地看到房间的轮廓。64年前,住在这所慰安所内的年轻女子都十分漂亮,很多是盘着高高的头发,化浓浓的妆,穿着颜色艳丽的和服木屐,和服后面都有刺绣的字,很亮眼。这些女子每天很多时间都是待在自己的房间,只要天气不冷,窗户都是打开着:很多挎着圆柄刀的日本兵在楼下的小铺子刚吃完酒,就醉醺醺地来到这里,一进门,先把刀挂在窗口,然后脱衣服,随后慰安妇就会拉上花布做的窗帘。等到窗帘拉开,就会看见慰安妇忙前忙后伺候日本人穿衣服,稍不顺心,日本兵还会打这些女子。有时房间里还会传出女孩哭喊的声音。
平时,慰安所的大铁门总是锁着,女子们隔很多天才能集中起来出门,可是她们和中国居民依然相处得很好。如果能够透过窗户,和周围的中国居民说上话,就会十分高兴,她们有的还用长长的竹竿将漂亮的饰物挑到对面中国居民的阳台上送给中国小姑娘。
利济巷2号楼里和19号对门的房间有一个小阁楼。这个阁楼平时只能用梯子爬上爬下,据说阁楼的用途和其他房间还有所不同:新来的年轻女子、特别是处女很多一进慰安所都会先被关在这个阁楼里,只等一些高级军官过来,才会让军官住进去,等到军官进去,梯子就会被撤下,防止慰安妇逃跑。同时,2楼阳台下面还有3个房间,据说是用来惩罚和关一些老的和病弱的慰安妇。
这些虽然只是知情人回忆的只言片语,却让我们看到了64年前的利济巷2号。令我们难过的是,家住利济巷14号的96岁高龄杨秀英老人于11月2日去世,老人生前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自抗日战争前就住在这里,对慰安所的情况多有了解。她的去世无疑成为这次调查的一大遗憾。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