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撞击中国渔船,形成中日之间新的公共事件。由于舆论不自觉地都把这一事件置于两国关系的大背景中,两国民间都有可能迸发出强烈的情绪。
钓鱼岛争端的成因十分复杂,它的现状是中日两国各自声明对该岛拥有主权,但它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下。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渔船有时进入日本声称的“领海”,日本这些年除了驱赶中方渔船,还会“偶然”发生其巡逻船撞击中方渔船的事件。中日民间都有分析认为,“撞”是日本的策略之一,目的是加大中方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的风险和成本。
必须指出,日本所做的是高危动作,随着中日舆论对两国海上摩擦越来越关注,日本有可能点燃最终严重烧伤中日关系的火焰,甚至逼两国摊牌。
日本应当清楚,虽然钓鱼岛在其控制下,但中日对钓鱼岛的争执由来已久,钓鱼岛是典型的主权争议区。在这样的争议区内,中日双方都应谨慎。中国官方没有鼓励、挑动民间船只前往钓鱼岛海域活动,而日方对于偶然进入该海域的大陆及港台船只,也应采取十分克制的态度。
“撞”是日本行政当局对中方具体渔船的粗暴行为,它直接危及渔船上中方人员的生命,必然激起整个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它貌似针对某些个体,实则向中国社会发出强硬信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看,如果中国的巡逻船在双方某个争议区撞击日本渔船,日本社会将有何种反应?
日本舆论中近年不断出现要求对中国“强硬”的呼声,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的表现,不能不令人怀疑,日本政府是否在应和这种激进呼声,改变其处理与中国海上争端的姿态?
中日之间的争端层出不穷,旧的解决了,新的还会冒出来。当前中日两国谁也没有“怕”对方的理由,中方不认为日本会怕中国,日本也不应有中国会怕它的幻想。因此处理争端时,日本不应放纵自己的尺度,应当考虑中国社会的感受。
日本尤其不能幻想,其在钓鱼岛海域的粗暴行为,能将其对钓鱼岛的控制合法化。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中方的这一立场绝不可能因为日本是否更强硬而改变。日本应正视钓鱼岛海域的复杂现实,其装模作样在那里“维护主权”的行为越蛮横,对日本的风险就越大。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在其西南方向的战略构思在发生变化,防范中国似乎占了主导。这种防范不仅是机制上的,而且包括了很多具体的动作,如向西南方向的岛屿增派自卫队,搞围绕钓鱼岛的军演等。这与日本多届政府声称要让东海成为“和平之海”相矛盾。日本是否真的认为对中国强硬,比同中国共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其安全呢?个别激进人士这样想大概没什么,如果日本政府也真这么看,东海危矣。
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日本迅速调查此次相撞事件,并毫无保留地公布。日本官方昨晚匆忙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罪名逮捕中方船长,态度极其蛮横。我们要求日本迅速向中方通告所有已知细节,善待被扣渔船上的所有人员。这件事不能日本一方说了算,中方必须有表达和参与处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