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策略,是一种逐步加温的‘煮青蛙’方式。如果一开始就用烫水,只要把青蛙放进水中,青蛙就会跳出锅。只有用凉水文火煮青蛙,才能使青蛙在逐步适应的过程中被煮掉。也就是说,日本是通过长期努力,采取一种逐步使国际社会习以为常的方式,在化解国内外阻力的过程中,以低调追求实现高目标。难怪有人说‘日本是战后韬光养晦最成功的国家’。”
“日本最近的一些举动能否对中国产生影响,有一个基本逻辑:中日关系发展状况良好的话,无论日本去哪里都不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而中日关系冷淡甚至恶化的话,日本的外交举动客观上便可能对中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中日关系处于‘经热政冷’状态,日本政府还试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所以日本在中亚的外交举动未必会给中国带来危害,它的影响是有限的。”
近来,日本咄咄逼人的阵势令国际社会为之瞩目:小泉首相“巡视”北方四岛;川口外相积极落实中亚攻略;东京政府谋求联合国的更大话语权;自卫队不断强化作战能力,所有这些举动,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客观上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
日本在中亚对中国影响有限
8月底,为期一天的首次“中亚5国+日本”外长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举行后,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会后表示,希望中亚国家元首于2005年到日本举行会晤,进一步发展“中亚+日本”对话模式。同时日本将向中亚国家提供包括财政支援在内的帮助。
记者: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近期访问中亚,您认为她的目的是什么?
刘江永(以下简称刘):川口顺子访问中亚的目的主要有三:首先是争取中亚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称这方面川口外相有所收获;其次是加强日本在中亚的能源开发合作,以利实现日本油气资源供给的多元化;再次是谋求与中亚各国进行反恐合作。中亚是中国西北部大开发的“后院”,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西北边陲的安宁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那么日本在中亚的举动客观上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日本的这些举动能否对中国产生影响,有一个基本逻辑:中日关系发展状况良好的话,无论日本去哪里都不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而中日关系冷淡甚至恶化的话,日本的外交举动客观上便可能对中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中日关系处于“经热政冷”状态,日本政府还试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所以日本在中亚的外交举动未必会给中国带来危害,它的影响是有限的。
日本在联合国获常任理事国席位胜算不大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声称,准备在本月21日召开的联合国总会演说中正式表明日本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意向。
日本认为,其经济规模和在财务上对联合国的贡献仅次于美国,所以理应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记者:刘教授,您认为决定日本能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关键点在哪里?
刘:日本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三点:其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其二,能否得到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赞同;三是能否在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于第一点,有报道说除了中国外,其他几个常任理事国都已经同意。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各国都有一定的附加条件。例如,美国提出的条件之一是日本修宪,这实际上是对日本内政的干涉,如果日本按照要求照办,将使未来的日本外交更缺少独立性。
记者:那么,日本成功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胜算能有多大?
刘:实际上,早在1990年日本就确立过在战后50周年的1995年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目标,但花了5年时间的持续努力,最终仍没能达到目的。小泉内阁的外交特点是紧跟美国布什政府,却没能与亚洲邻国建立起信赖关系。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也导致中日高层难以就有关重大问题交换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日本意识到明年对日本来说极其重要,急起直追,但正如一场接力赛,不仅起步晚,还总“掉棒”,所以尽管日本很有竞争实力,但要创造外交奇迹,客观上看困难相当大。
日本在国际社会“韬光养晦”谋求大国地位
日本自卫队的建设发展力度越来越快,不久前,日本防卫厅提出了发展军备“不受限”的说法,打破了原自卫队武器装备与发展受制约的条框。紧接着日本防卫厅又对陆上自卫队进行新调整,在陆上自卫队内部新设“陆上总队”,目的是使自卫队更灵活机动地运作。
记者:目前的日本是否可以称为是一个军事大国?
刘:是否是军事大国,至少有四个标准:一是看是否拥有核武器;二是看是否具备军事力量的远程投送能力;三是看军费开支;四是看军备质量与规模。目前,除核武器以外,日本基本上已经堪称是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世界军事强国。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日本还是不会搞核武器的。美国为日本提供了核保护伞,且不会允许日本发展核武器。今后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日本继续膨胀的军事力量如何使用。
记者:那么,您认为日本军事力量的膨胀是否具有危险性?
刘:近年,日本政府不断通过所谓《周边事态法》和应付战争的“有事法制”等,突破战后宪法的限制,执政的自民党明年还计划提出修改宪法的方案,从国家根本大法和一系列相关法律体系上为日本在海外使用军事力量开辟道路。这将导致日本增强军备的欲望和范围超出自身防卫的需要,逐步改变日本战后迄今的和平发展道路。日本的这种发展方向不能不令人担忧,从长远来看是危险的。
记者:李教授,这样看来,日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长期努力,是否意味着它的目标是成为实质上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
刘:实际上,日本政府一直想增强军备,也从未放弃成为所谓“政治大国”的努力,至少已有20年历史了。但20年前的日本,和平主义思潮仍占主导,当时的日本国家领导人多少还是有所顾忌的,采取的政策也是渐进的、试探性的。正如日本朋友的比喻,是一种逐步加温的“煮青蛙”方式。意思是,如果一开始就用烫水,只要把青蛙放进水中,青蛙就会跳出锅。只有用凉水文火煮青蛙,才能使青蛙在逐步适应的过程中被煮掉。也就是说,日本是通过长期努力,采取一种逐步使国际社会习以为常的方式,在化解国内外阻力的过程中,以低调追求实现高目标。难怪有人说“日本是战后韬光养晦最成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