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时,很多日本年轻人狂热地声援日本队。当时,有些评论家分析把这些现象叫做“微型国家主义综合症”=摄于东京都新宿区歌舞妓町(共同社) |
韩日世界杯上“日本!日本!”的助威声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两年后日本向伊拉克派驻自卫队的时候却已听不到这样的喊声。尽管如此,日本战后一直避讳的自卫队海外派遣,还是在波澜不惊中实现了。这一切究竟是以怎样的社会背景发生的呢?
◇互联网上的“爱国”
评论家荷宫和子谈道:“日本的互联网上有一伙人被称为‘厌韩中坊(CHUUBOU)’,只是一些讨厌韩国的具有初中生文化水平的孩子般人的意思。他们写道:‘明明日本已经多次道歉,可韩国还不善罢甘休,不断要求日本谢罪,太卑鄙了’。这种情绪在世界杯之后日益膨胀,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日本了不起’的自我感觉。”
这便是目前在互联网上盛行的民族主义。荷宫在著作《不能放声朗读的网络留言板》中就提到了例如“厌韩”“正因为这样女人才……”“低学历者必死”等“反左翼”言论。
仿佛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的“对于歧视韩国、女性、学历的批判”已经被完全颠覆。社会学家北田晓大也认为“总能感觉到一种国家主义在其中”,(这些言论)毫无思想实质,仅仅是喊出‘爱国’口号进行发泄而已”。
◇无望的现实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安,荷宫这般指出:“有些人正因为把自己想成是高人一等的人物,才会通过贬低弱者来装成强者。由此产生了一种露骨的歧视主义和对强大日本的憧憬之心。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气氛,仿佛只要一提到以往的反战思想,哪怕只是一句,也可能会遭到非国民的待遇。”
在伴随社会阶层化而出现的无望的现实当中,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意识,“所谓‘和平’‘民主主义’之类的理念在这样一个难以生存的社会中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精神病科医生香山里香也指出:“目前一种只关注‘现在’的思想支配了整个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将历史及过去的由来等重要因素全都割裂开来。”
◇肤浅的现实主义
香山借前年的热门话题“微型国家主义综合症”说道,自年轻一代在世界杯上毫无顾忌地高喊“日本加油”之后,这已经演变成一种“没有顾忌而又无足轻重的爱国主义”。“他们认为自己生在日本自然应该热爱日本,日本遭受攻击时自然要保卫日本”,“与其说这是现实主义,还不如说是极度单纯的言论,几乎毫无争议。”
不仅是年轻一代,所有的社会阶层多少都受到了感染。例如那些爱穿休闲服,收入却颇丰的新知识阶层,“他们乍看上去十分聪明伶俐,却对与自己不同阶层的人们保持着戒心,对于自身的安全异常关心。正是他们明确提出了‘日本应该更加强大’、‘不可以对他国低头献媚’这样的意见。
这正是完全舍弃了战后日本社会所形成的理念及其历史由来之后所产生的“肤浅的现实主义”。透过这种“爱国”情绪,浮现在人们眼前的便是如今日本社会的不确定性。(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