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刚过,日本在政治上的频频举动就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极大注意。先是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接着传出日本和平宪法即将被废,不久将向伊拉克派出大规模部队。年初一系列的动作表明:2004年,日本将在政治和军事上实现大规模突破。
为了减少邻国中国的不安,日本向华派出了多位高官,解释日本的政策,消除中国的疑虑。巧合的是,这几位日本高级官员同时在北京访问,形成了日本官员频频拜会中国有关部门的特殊现象。
日本防卫厅事务次官守屋武昌从1月8日开始到中国访问3天,将于9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进行中日国防副长官级会谈。这是日中双方相隔3年再次进行副长官级会谈,双方将就朝核问题交换意见。关于日本已正式决定引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守屋将说明这纯属专守防卫,希望得到中方的理解。
就在日本副防长在北京做“解释”的同时,日本副外相也正在北京向中国外交部解释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以及日本政府的立场。据日方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8日与访华的日本外务副大臣逢泽一郎会谈,对于日本为了支援伊拉克重建派遣自卫队一事他表明立场:“由于(在没有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做出派遣)与日本此前的想法有些不同,希望日本能够向周边各国以及亚洲各国做出充分的解释。”
对日本方面的解释,王毅指出:“中国也有很多关于日本最近在安全保障以及军事方面的动向的报道。亚洲各国十分关注。”对此,逢泽一郎回答道:“将尊重宪法的理念,在对战后日本的国际评价的基础上做出应对。会努力向周边国家进行说明。”王毅还就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再次表示反对,说道:“很难认为这是百分之百的日本内政、文化或者习惯的问题。这里面包括甲级战犯的问题,存在超过国内的影响。”
日本高官访华,阐释日本立场的做法并不鲜见。但是,像如此频繁和密集的“解释外交”并不多见。中国方面的学者对这一兆头表示了担心。新年伊始,日本向中国派遣官员“通气”的外交背后,是日本大规模地突破界线,日本继续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的急切心情昭然若揭。
去年,小泉领导自民党赢得大选,国会被两大保守政党垄断。在政治上站稳脚跟之后,小泉便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于是,中国人反对什么,小泉就专门干什么;邻国哪根神经脆弱,小泉就要拨动那个地方。这一政治行为的哲学逻辑就是:去年的大选中,小泉已经经过国民的集体检验,小泉领导的强势外交不仅没有得到国民的反对,反而帮助自民党赢得大选。按照这个逻辑:小泉在外交上走的越远,就越能代表“民意”。
参拜靖国神社,小泉明明知道会引起中国、韩国等国的强烈反应,但是,小泉还是专门选择新年第一天参拜。小泉此举一是要向国民表明,将会如实履行大选时连年参拜的承诺;其次要让邻国被迫接受参拜的事实。在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气候:谁骂中国,谁的选票就多;谁敢于向邻国说“不”,谁就能当选。
众所周知,日本的和平宪法虽然早已是奄奄一息,名存实亡,但是,它毕竟是日本和平人士赖以斗争的力量之源和坚守的底线。据英国《泰晤士报》1月7日报道,以小泉纯一郎为首的日本自由民主党将于下周向国会提交议案,开始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此举意味着作为世界上惟一加入“永不再战”承诺的日本宪法有可能最早在明年成为历史。
不仅如此,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1月7日在日本外国记者协会的演讲中说,“作为宪法的解释,我认为(日本在防卫政策中)拥有专守防卫范围内的核武器并不违反宪法”,表示认为在附加条件的情况下拥有核武器是符合宪法的。这位日本的政治元老虽然已经卸任,但是,中曾根的表态表明:至少自民党内相当大的政治势力都赞同日本拥有核武器。不管这是不是一场造势,这至少表明日本在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已经蠢蠢欲动了。
2004年,日本要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其中多数都会引起邻国的不安,甚至会在东亚地区引发政治地震。但是,1月份的几件事情已经表明了,2004年,日本将进入多事之秋。在没有消除邻国不安的背景下,日本越是兴奋,邻国越发揪心。中日两国打破政治僵局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愿望将受到极大挑战。(石洪涛)
中国青年报 2004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