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在演习
11月21日,日本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日本将在明年发射用于军事目的的侦察卫星(有的媒体称之为“间谍卫星”)。报道说,该卫星系统由4颗卫星组成,将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地球任何角落。该卫星不受天气限制,可分辨地面一米大的物体。这是日本第一次自行发射与军事挂钩的卫星,它的主要作用是协助日本当局收集更多的军事情报。消 息披露后,一些国际观察家指出,日本发射间谍卫星在太空实施独立监视,是其扩大军事活动的明显举动。许多和平人士对日本未来的军事走向深感不安。
能进行战争的国家
以“9?11”事件为契机,日本以“反恐”为名,搭借反恐顺风车,加紧进行军事武装。日本利用去年12月在日本西南海域发生的“可疑船只事件”,使用高喊“狼来了!”的手法,煽动国内的危机情绪;与此同时,加快了制定相关法案的步伐。
日本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安保体系和日本自卫队的行动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日本公然准备把“可以在国外参战”作为国家的行动基准,日本面临日美安保体制的“临战化”。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确立驻日美军基地的战斗态势;第二是部队行动方面的临战化,如日本为支援美国进攻阿富汗,实现自卫队“战时出动”;第三是对“有事相关三法案”进行立法,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地从一个和平国家走向“能进行战争的国家”。
事实上,使日本成为“能进行战争的国家”,是战后自民党政权的长期宿愿。从历史上看,日本从1950年开始实行重整军备,1954年改头换面,建立了实际是军队的自卫队。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当局突破宪法限制的动向十分明显。1992年,日本通过了可以向海外派兵的PKO(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案,这一法律成为“有事立法”的基础;1997年制定了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1999年通过了“周边事态”法案,把中国的周边也视为日本的周边。在“周边事态”中,规定日本可以对美军的行动进行“后方地区支援”,为日本即使没有直接受到攻击,也能与美军协同作战打开了通道。
日本是一个善于利用外部压力统一国内舆论的国家。每当有事件发生后,包括舆论界都煽动一种危机感。“9?11”事件后,日本迅速通过了《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船只实施补给的范围可以达到印度洋、海湾以及澳大利亚等广泛领域。
长期来,日本有与强者为伍的传统。与强者结盟、“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日本奉为圭臬并秘而不宣的立国哲学。在90年代初出现的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当局利用社会上民族主义思潮,加大了在日美军事同盟下不断突破宪法禁区的力度。日本摈弃了“专守防卫”的原则,公然承认自卫队可以在海外行使武力。经过半个世纪的小心试探,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开始参加实战,大大超出了国土防卫的“自卫”范围。在日美同盟下,美国发动战争也成了日本的“有事”,日本军力的地理范围和行动内容都发生着质的变化。据报道,至今年10月底的一年期间,日本共派遣16艘护卫舰和补给舰只,向英美战舰提供了20万升以上的燃料补给。
从对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义到实现日美安保的临战体制,从集团自卫权“违反宪法”到“不违宪”的新解释,从日本安保领域的扩大到对宪法规范面的缩小,都显示日本在不断突破宪法的禁区,防卫政策发生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