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号下午,复兴中路中段的明园文化艺术中心门口,乐队穿着整齐奏着轻快的奏鸣曲,礼仪小姐毕恭毕敬的向到来的每一位嘉宾表示欢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像过节似的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一起。人们有说有笑,活动开始前的半小时内百米见方的广场骤然间变得熙熙攘攘,随着几辆车缓缓地驶入人们的视线,原先广场的热闹也渐渐退去,回味着平息下来。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为了纪念抗战英烈戴安澜将军诞辰105周年大家相聚到一起,缅怀过去,追忆先人,展望未来。

戴复东老先生的发言

  不曾忘却的那段艰难的投戎岁月

  几辆轿车渐渐地停了下来,一辆轿车中慢慢的走出了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戴安澜将军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院士。笔者有幸得以相见,幸甚之极。于此也有了下面和戴老先生的一段畅聊。

  记者:戴老先生您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也非常感谢你能接受我的采访。

  戴复东先生:我也很高兴。

  记者(以下简称记):戴老先生,今天是戴安澜将军诞辰一百零五周年的闭幕式,请问您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戴老先生(以下简称戴老):(思索了会儿)怀念过去,父亲和那些为人们利益牺牲的先烈们,代表了那个时代一批人的精神。而且这次活动不是政府举办的,这说明我们国家里这许多人民他们对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民是怀念的,是追忆的,这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始终能够很好的良性循环。

  记:您能不能简单的叙述一下您对戴安澜将军,就是您的父亲的一些印象,和他那种精神对于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有哪些教育意义。

  戴老:从小我父亲身体就不是太好,在家里种田是不行的,他对学习有兴趣,所以家里就让他去读私塾,学传统的中国文化,因为他从小就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学习到自己的心里面,感觉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应该要向先辈学习。

  当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老师,师从桐城的老师学习了几年,但他自己感觉还不够,就到了陶行知创办的安徽公学中学习,在此期间,陶行知的先生的“平民思想”对他的影响蛮大,因为他感觉自己也来自农村,对平民老百姓有很丰富的感情,想着自己能为平民出点力。

  在安徽公学了之后因为家里没钱就回了农村教书,赚了点钱。那时在农村教书也没钱很穷,他经常以喝点凉水冲击。

  记:那他是怎么辗转到黄埔的呢?

  戴老:那时有一个他的长辈叫戴端甫老先生,戴端甫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后来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在北伐军里面当兵。当时他就想把家乡的人青年人都到广州去,去参加黄埔军校。那时我父亲当广州考黄埔军校的时候,因为他学的是文科,是文科生,所以文科考的很好,但是身体不行,考试就不及格。于是当时的戴端甫老先生就愿意去找人说情,但当时我父亲他不肯,他说将来我假如要进黄埔军校的话,我将来就要过军人的生活,我要带兵,要打仗,我要有一段时间自己去当兵,去了解战士的情况。因此他也就去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个二等兵。在国民革命军里面有饭吃很快就把身体养好了。

  在广州驻地都是住在破庙里面,那边的破庙里面停放的都是棺材,开始的时候他也是有点害怕,但是自己心里面想了一下自己一个大活人怎么能怕死人呢,后来也就不怕了。

  再后来就又二次去考了黄埔,然后就在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

  千秋凛冽将军血,一代精忠国士魂

  戴安澜将军出身贫寒,而且恰好赶上社会变革之际,民族危难之时。其子戴澄东先生在一篇回忆《我的父亲戴安澜将军》时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说他在“出征缅甸时,面对欢送的民众,他笑着说: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当他孤军深入缅甸同古,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时,在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英国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曾说:“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为着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生命的人来说是再恰到不过了。

  提到这里就不难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人生的意义。保尔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过让大家耳熟能详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起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就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已经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p#分页标题#e#

  戴安澜将军确实是践行了自己“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的诺言了,至今那“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仍在激励着我们的守边战士为祖国的边疆夜以继日地站岗放哨;那“反攻!反攻!祖国万岁!”的呐喊还回荡再我们的耳畔,仿佛就在刚才;那一次次的冲锋,一枚枚的勋章在我们脑海时时浮现,警示着我们幸福生活之不易。

  克己奉公,爱护士兵,严谨治学

  在抗战期间,他曾撰写了《自讼》一文,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子戴澄东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中更介绍了他极度憎恨吃空缺,喝兵血之事,而且要求自己部署要“忠,勇,勤,廉”。对官兵的爱护从其文章《痛苦的回忆》中便有对士兵不会打仗,白白送命的扼腕痛惜。他在文中曾这样说过:我每每回忆其长城那段战争都是一个很大的痛苦,看到那么多的家乡的农民战士非常优秀,就因为不懂得打仗而无辜的牺牲。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他仍然坚持学习,并且认为不要为学习而学习,要扎扎实实不图虚名,学以致用。这样的话学习才能有所长进。

  斯人已逝,逝水流年。历史的车轮仍浩浩荡荡的向前,你的不情愿和拒绝在它面前全都乏善可陈。那么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也就是回忆和缅怀记住那段,历史,记着那些为人民为民族牺牲的先烈。在此仅代表个人也向戴安澜将军和那些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资料链接:戴安澜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来到芜湖读书学习。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七十三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九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二○○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000,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这是骄横的日寇第五师团在平型关、台儿庄战役后,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二○○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3月20日,他率部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在同古展开血战。戴安澜为了表示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在十多天激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000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连日寇也承认,东瓜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1942年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然而,由于英军单方面撤出,中国远征军独力难支,不得不从缅甸撤退。当时英美方都建议由英国军队收容中国军队。戴安澜态度非常明确:“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他带着6200多名官兵和全部武器,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爬山越岭七十余日。在摩谷公路突遭日军两个大队的猛攻。戴安澜亲临火线,指挥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胸腹各中一弹,流血不止。5月26日,第二○○师行至距祖国只有三五日行程的缅甸北部茅邦村时,全师生还的希望就在眼前。但戴安澜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发炎溃烂,生命垂危。一天,戴安澜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嘱咐部下扶起自己向北瞭望。他嘴里喃喃地说着:“反攻!反攻!祖国万岁!”一代抗日名将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林中,年仅38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挽词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毛泽东主席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p#分页标题#e#

  戴安澜去世后,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美国国会授权政府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7年的春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回芜湖。1948年葬于芜湖小赭山。

  五律捥戴安澜将军

  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作于1943年3月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彭德怀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周恩来

  1942年3月,缅北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季已早早到来。在连通中缅两国的滇缅公路上,尘土飞扬,排成长龙的汽车满载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疾驰而过。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随中国远征军一道赴缅作战。行军途中,将军踌躇满志地写下了这两首《七绝·远征》。然而,令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国内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师、国民军王牌师的第200师,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的缅北作战中,竟由接连创下赫赫血火战功后,走向溃退寂灭;他自己也马革裹尸,战死在缅北丛林。

  资料链接:戴复东

  戴复东(1928.4.25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在学术上提出:“建筑是生存与行为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应全面重视、相互匹配,首重微观”的全面环境观思想。他提出:“在设计中要崇尚“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精神”。自己从事的每一项工程设计“都应争取突出新意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同时,他提出:“我有两只手,一只要紧握世界上先进的事物,使不落后,另一只要紧紧抓住自己土地上生长的、正确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使能有根,抓住机会或创造条件,使两只手上的精华结合起来,有可能出现好的作品”。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

  1984年他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时,获得贝聿铭华人学者奖学金的第一届奖金,用这笔奖金,他单身乘公共汽车遍访美国32城市,对其城市、乡村,各方面环境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

  开展轻钢轻板房屋体系的开发,可持续性发展及高科技化进行探索。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战赴缅远征军将领,民族英雄,革命烈士戴安澜将军之子。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