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来自青田县油竹街道麻宅村的麻炳光等13位村民,赶赴温州参加“关东大地震被害中国华工遗属座谈会”,这是被害华工遗属第一次聚在一起。
在此之前,关于这段大屠杀的历史,在日本被长久隐瞒,在中国被彻底遗忘,真正关心的只有少数学者和研究者。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在日本的700多名中国人和7000多名朝鲜人遭遇大屠杀,其中包括170名青田人。当时仅拥有70户人家的麻宅村,就有18名华工遇难。
“日本人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作为遇难华工遗属,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讲出来,向日本人讨回公道。”在座谈会上,代表青田遇难华工遗属发言的麻炳光愤怒地说。
温州处州大批农民赴日打工
生活艰辛常遭日本人欺凌
1923年9月1日,里氏7.9级大地震袭击了东京都、神奈川县等地,这就是人类灾难史上著名的“关东大地震”。
大地震造成10万死亡者,其中近90%死于火灾。不但日本人民损失严重,也殃及温州和处州(今丽水)的华工,“受灾人数达四千余人,其中处州籍占其大半”。
“地震前,在日本的以温州、处州人为主的劳工已达7000多名,这两个地方华工人数众多。”在昨天的座谈会上,长期关注这段历史的温州学者章志 诚说,大批农民赴日打工的原因有三,一是一战后日本经济大发展缺乏劳动力,二是日本政府对中国人实行免持护照政策,三是当时的山区农民生活困难,不得不出 国打工,日本因距离近成为我国当时出国打工者首选的国家。
温州、处州的农民到日本后,或卖青田石货、温州纸伞,或卖樟脑、草鞋、自来水笔等物品,或从事挑煤、挖土、做工以及打杂,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但因为大多数人为文盲或半文盲,常常遭到日本人的欺凌,经常被克扣工资、被殴打、被驱逐。
为了维护华工在日本的合法权益,中国留日学生王兆澄、王希天等发起建立“共济会”,进行着不懈交涉和斗争。
日本关东大地震
中国慷慨伸援手
关东大地震前夕,中日两国的磨擦达到高潮。借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一夜之间侵夺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特权和利益,进而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至北洋段祺瑞政府,日本更是变本加厉。
关东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出于人道主义,中国进行了慷慨救援,政界头面人物纷纷出面。段祺瑞成立“救灾同志会”,倪嗣冲、曹汝霖、张勋、鲍贵卿等 筹捐10万日元;各省大员吴佩孚、曹锟也出面捐款;京剧大师梅兰芳发起并成立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赠大会”,明星义演为日本赈灾筹集了5万元大洋;上海书画 保存会通过拍卖,为日本赈灾筹集款项;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成为到达日本灾区的第一支国际医疗救援队伍;上海总商会在大灾面前也提出“恤邻与自卫,并行不 悖”,紧急“购办面粉一万包,米三千包”,并垫付611万元,9月3日便驶往日本,成为与美国军舰同时到达的第一批国际求援物资。
9月5日,《民国日报》社论发出了呼吁:“此次日本巨灾,固然是日本的大不幸,然能因此恢复日中亲善,保持东亚永久和平,在中国固有益,在日本也不能谓无利。”
震后流言飞起
日本残忍杀害700多名华工
然而,就在大地震后,近10万人被烧死源于“朝鲜人纵火”的流言飞起。震后第二天,除了纵火流言,往井里投毒、强奸和制造暴乱等流言遍布东京和横滨。
9月2日,日本内阁匆忙颁布戒严令,出动军队维持治安。自此,一场由军队、警察和民众自警团共同参与推动的、针对朝鲜人和中国人的大屠杀开始。
9月3日上午9时许,日本暴徒300余人,拥至大岛町八丁目华人所住的林合吉客栈内,杀害了栈里174名手无寸铁的温州、处州籍华工,去大岛町救援华工的王希天义士也被残忍杀害。
这天的惨案在日本外务省记录上被称作“大岛町事件”。唯一的幸存者、温州人黄子莲成了这次惨案的见证人。屠杀过后40多天,他回到上海,向国人 哭诉自己死里逃生的经历:9月3日上午,日本军警、青年团及浪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铁棒和铁锤,来到大岛町八丁目中国人住的旅馆里,说‘带上钱,马上回 国,现在跟我们来。’我们信以为真,就跟他们去了。走到一处空地上,他们突然说‘地震了,卧倒!’当我们全部伏在地上,他们却将我们174人全部击杀、打 杀。我昏死过去,他们认为死了,把我扔了。夜里我痛醒,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没吃没喝,奄奄一息”。
在一份证词里,一位目击者是这么描述的:“用煤灰填平的四五百坪的空地,东侧是深水坑,在空地上几乎排满了裸体尸首。头从北并排躺着,听说有 250具。我来回仔细看,那些尸首的喉咙都被切断,气管、食道和两条颈动脉都露在外面,显得惨白,脖子后面被切开,露出惨白的肉,像石榴那样向外翻着…… 很多尸首都睁着眼睛,迟钝的脸上丝毫看不见痛苦的痕迹……有人说‘这些家伙不是朝鲜人,是中国人’。最可怜的是一个看上去还很年轻的女子,她的肚子被切 开,一个已经六七个月的婴儿流到肠子里,当我发现在那个女子的阴部刺着一支竹枪时,吓得赶紧躲开。”
除了大岛町,暴徒又在南千住、三河岛等地,以同样毒辣的手段,惨杀旅日华工700余人,其中“以温处工人为多。”
屠杀之后,紧接着的就是毁尸灭迹。据《民国日报》1923年10月15日、16日报道,日本暴徒为毁灭罪证,把打死的华工予以解尸,抛入河中,或浇上汽油焚烧。
青田一个村就有18名华工被杀
中国政府抗议却不了了之
唯一的幸存者黄子莲,家住麻宅村隔溪的对岸坑源村。噩耗传来,麻宅村一片嚎哭声。
“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告诉我,我爷爷叫麻祥陶,为了谋生,和村里人一起到日本打工,就住在大岛町六丁目的一家小客栈里。”在座谈会上,麻炳光介绍 说,在华工赴日本之前,麻宅村只有70户300名村民。一战后,村里先后赴日本贩卖青田石货或当苦力的青壮年有22人,大地震后,爷爷麻祥陶等18名村民 被同时杀害,仅有麻银海、麻上亨、麻洪寿和邱志芳四人因外出幸免一死。
麻祥陶被杀害时只有42岁。当时家中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才13岁,小儿子仅3岁,两个女儿只好送到外乡去当童养媳。奶奶一直守寡到老, 晚年体弱多病,含恨死去。跟麻炳光家一样,村里被杀害的都是青壮年,不少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他们被害后,父母无人赡养,妻子改嫁或守寡,非常可怜。
然而,正当中国上下对关东大地震进行救济时,大屠杀在这个当口发生,中国人激起的民怨一发不可收拾。
日本暴徒的系列罪行与血案被揭露后,全国各地人民无比愤慨,奋起抗议。10月21日,以上海为中心,南北呼应,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残杀旅日华工的怒潮。
10月23日,国民对日外交会召集了临时紧急会议,要求严缉凶犯;惩罚保护不力的官吏;对被害者家属的损害进行赔偿;保证将来永不发生此事。同 日,温州、处州旅日灾侨陈协丰、林志范等1698人联名发表《温处灾侨驳日外务省文》,有据有理地揭露了日本暴徒趁震灾之际,残杀华工及留日学生领袖王希 天的滔天罪行。接着,我国罹灾留日学生归国团380人联名致电外交部顾维钧,强烈要求与日本政府交涉,并要求把渎职辱国、罪状昭彰的驻日代使张元节革职查 办。
在全国各界人士强烈抗议怒潮的压力下,外交部才致电驻日本新代使施履本就近调查,向日本外务省抗议日本暴徒的暴行;同时,照会驻北京日使芳泽,提出交涉。
日本学者几十年后从旧档案里发现,1924年日本内阁已经做出了向中国受害者赔偿的决定。这是一份外务大臣松井庆四郎发给驻中国公使芳泽的电 报,电报中说,日本内阁已经裁决,因为不能答应中国提出的检举及处罚负责人要求,决定用支付赔偿费20万日元的办法来平息愤怒。这份极密电文后附有560 名死亡、失踪、受伤者名单,其中王希天生命损失赔偿10000日元、财产损失赔偿8000日元,其他人赔偿300日元。
中国国内混乱的局势下,如此惨烈的一场大屠杀就这样被草草翻了过去。
200多名遇难同胞遗属提出五大诉求
日本学者称对历史清算没有期限
大屠杀发生后,日方彻底隐瞒了旅日华工和王希天遇害的真相。但经过仁木富美子等日本友好学者的调查,近二三十年来真相逐渐明朗。据丽水市档案局核实,当时的大屠杀中已经确认的青田被害者有170人。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200多名遇难华工遗属提出了五大诉求:第一,让日本政府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并作出合理的赔偿;第二,写入历史教科书,让 日本年轻一代知道这段历史;第三,在遇害当地建立纪念碑或纪念馆,让遗属每年九月能有机会去祭奠;第四,在温州、丽水当地建立遇害华工的纪念馆,成为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第五,把这段历史编入温州、丽水当地的历史教科书。
昨天下午,200多名遇难华工遗属商议讨论成立“关东大地震旅日遇难同胞遗属联谊会”,并商议9月赴日参加祭奠活动。田中宏、木野村间一郎、町田忠昭、川见一仁等日本学者也专程从日本赶来,参加了座谈会。
田中宏告诉记者,他从事历史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会是,对历史问题的清算永远没有期限。“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当时的朝鲜不能 为遇难同胞讨回公道,但作为独立国家的中国政府当时提出了调查和赔偿愿望。如今朝鲜、韩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也愿意与遇难华工遗属们一起努力。”
青田遇难同胞名单
陈宝因 陈灿然 陈法弟
陈恒卿 陈潘则 陈绍明
陈亚雄 陈银楷 陈银裕
陈志然 陈竹仙 崔洁清
崔岩卿 傅九美 郭岩池
何金楷 何银表 季亚岳
季银彩 季子传 金进飞
金进喜 赖秀如 李春典
李凤针 厉富君 林宝庚
林春轩 林赐良 林得丰
林德楷 林东岩 林菊卿
林美庚 林如灿 林上林
林训尧 林亚兴 林运山
林周梅 林竹明 留国清
留立才 留流才 留松山
麻伯勋 麻春祥 麻德祥
麻连青 麻连雄 麻林朋
麻沛昌 麻沛高 麻沛仁
麻沛真 麻瑞沛 麻上云
麻士海 麻顺奇 麻祥陶
麻岩海 麻玉芳 麻竹林
莫国兴 倪定喜 潘寿南
潘岩丰 邱风选 邱国连
邱景三 邱文诘 邱锡典
邱秀芳 邱则芳 裘克轩
裘松典 裘廷朝 阮德清
阮香玲 阮玉卿 阮赞标
阮真玲 阮正三 孙连丰
孙有典 王凑标 王富岩
王国章 王吉士 王进兴
王美珍 王顺二 王秀清
王岩弟 王岩典 王岩妹
王岩仁 王岩武 王云山
王仲魁 吴妹儿 吴让山
吴让周 伍阿桃 伍鸣魁
伍铭奎 伍竹甫 夏聚芳
项月将 徐德清 徐定勋
徐凤霖 徐桂山 徐连道
徐连托 徐亚林 徐张楷
徐芝庭 徐竹齐 徐卓岩
徐作礼 杨廷芳 杨岩申
杨子博 叶灿华 叶德明
叶清福 叶同丰 叶应言
叶裕珍 虞保魁 虞春福
虞进坤 虞银福 詹凑训
詹亚凑 詹岩坤 詹玉林
张进昌 张禄进 张训昌
章焕宾 章美尧 郑凤选
郑培山 周成善 周呈然
周美斋 周庆亭 周松亭
周松斋 周锡梁 周岩兴
周正恩 周政然 朱春典
朱德芳 朱贵芳 朱进昌
朱景禄 朱良典 朱明文
朱上岩 朱廷荣 朱廷雄
朱徐荣 朱亚兴 朱岩进
朱正士 卓日弟
(丽水市档案局核实)